您的位置:首页>早教>生活> 热点资讯>我们吃下的食品添加剂

我们吃下的食品添加剂

2008年11月19日 09:39出处:新知客  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1718
就添加剂本身而言,即使是过量使用,来自于天然物质的添加剂比化工合成的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要小得多,而前者由于价格昂贵,通常是后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被过量使用的情

和标准,确定统一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对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所通过的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安全性评价方法等进行审议和认可,再提交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复审后公布。
      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限定都不一样。我国现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22大类1500 多种,而美国的大类仅为16 种,这个数字在日本则是30。标准的差别让一些食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吃了闭门羹。
      对流通于国内市场的食品而言,GB2760 的作用类似于国际奥委会给奥运会申办城市制订的条规,只有符合了条件才有资格参评。经过严格检测,不符合GB2760 标准的食品将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市场。即便进入市场了,最后也难逃被严打的命运。 

     对症下药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种类达22 类之多,相对应的,检测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在检测技术中,常见的有滴定法、比色法、薄层色谱法(H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离子色谱法(IC)等。医生治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道理也一样。

 

     气相色谱的发展应用较早,曾是防腐剂和甜味剂分析中的重要仪器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只能用于可气化物质的检测,使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反观高效液相色谱代替气相色谱的普及,也顺应了防腐剂和甜味剂允许使用的品种增多的趋势。阿斯巴甜等较大分子的甜味剂被允许使用后,客观上要求只能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在样品前处理上无需过多的提取和净化,是其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离子色谱法通常用于分析酸型防腐剂和部分甜味剂,它的样品前处理也非常简单,离子色谱对于多种阴离子的分析具有其他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快速、准确、多任务地测定食品中的多种阴离子,是目前阴离子分析的首选方法。
从米尺到微米尺的进步
      今年6 月1 日, 最新修订的GB2760-2007 已经正式实施使用,它将代替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的GB2760-1996,并将原来互相独立的GB2760-1996和GB / T 12493-19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整合在一起使用。相比较而言,这套新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和食品分类系统等都做出了更详尽的规定。 
      赵海凉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比喻为“从米尺到微米尺的进步” :“如果说以前的检测是用米尺来衡量的话,现在用的就是毫米尺甚至是微米尺。”如果说气相色谱、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