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有点油状增加口感;稳定剂和乳化剂的作用是使咖啡油水乳化,不会出现油是油、水是水或者呈现混浊状的尴尬;酪蛋白酸钠是营养增强剂,增加蛋白质含量;调味剂和香料一样,用来调节风味。
风味是出来了,可是其他呢?作为速溶咖啡配料之一的植脂末,其主要成分是含反式脂肪的氢化油。反式脂肪也叫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在“氢化”加工过程中的产物。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还会改善食品口感,让食物变得松脆滑爽。但它能升高血液中被称作为恶性胆固醇的LDL,同时还降低被称为良性胆固醇的HDL,最后的结果是让血管也变“酥”,失去弹性,最终引起动脉阻塞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像藏在这杯咖啡中的食用氢化植物油、稳定剂、乳化剂、调味剂等一样,隐藏在我们周围的食品添加剂还有很多。我们究竟吃掉多少添加剂?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著书透露,一般人均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是10 克,而每天摄入的食盐为11 ~12 克,也就是说添加剂与食盐的摄入量基本持平,一年约4 千克。
摄入从早餐开始 说到这些天天来我们身体报到的食品添加剂,许多人或者会感到十分无奈。对普通人来说,食品添加剂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它们大部分都存在于商品配料的列表里。而实际生活中不知不觉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大部分连名字都对不上号,更别说知道各自有什么作用了。
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鲜黄香脆的油条是常见的早点,它们在制作中都用到了食品添加剂。松脆的油条加入了疏松剂硫酸铝钾(即明矾),制作中可能会采用膨化剂;而包子的添加剂则主要是在其源头面粉上,加入面粉处理剂稀释过氧化苯甲酰,部分还可能采用馒头粉改良剂和膨化剂等。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面粉中,不但可以将面粉漂白,杀死里面的微生物,还能加强面粉的弹性,所以在面粉制品中被广泛使用。
一般来说,过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的苯甲酸进入人体后,经过9 到15 个小时可与甘氨酸形成马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不在机体内积蓄。但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还会产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脏中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会严重的损害肝脏功能。按照国标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是0.06g/kg。
就像速溶咖啡一样,奶茶、汽水和
果汁饮料这些饮品,都是食品添加剂常常光顾的地方。在汽水和果汁饮料的制作中,惯于使用苯甲酸钠来防腐。作为常见的防腐剂,除了汽水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