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发现,各人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被称为“高反应者”,吃了鸡蛋黄之后胆固醇会升高;有些人则被称为“低反应者”,他们从食物中吃了胆固醇之后,能够自动减少身体中的胆固醇合成,无论吃不吃鸡蛋黄,血胆固醇的水平变化都非常小。到底是基因决定了这个差异,还是婴幼儿时期的膳食内容差异诱导了不同的代谢模式,尚未研究清楚。无论如何,说吃鸡蛋一定就会升高血胆固醇,特别是升高ldl,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了。
还有研究证实,“原汁原味”的胆固醇本身可能并不是引起血管损伤的罪魁祸首,让高血脂病人1次吃3个全熟水煮蛋,或连续6周每天吃2个全熟水煮蛋,并没有损害他们的血管内皮健康指标。相比而言,氧化型的ldl(ox-ldl)更令人担心。这种氧化的ldl会并伤害血管内皮,引发动脉斑块的形成。胆固醇的氧化过程,既可以发生在人体内部,也可以发生于烹调当中。暴露于空气当中高温烹调,会促进食物胆固醇的氧化和糖基化末端产物的形成。遗憾的是,至今为止的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都并未涉及到鸡蛋的具体烹调方法,最多只有“是否经常吃油炸食品”之类的调查。我怀疑,鸡蛋即便有好处,也可能被炒鸡蛋、煎鸡蛋所产生的油脂氧化产物和糖基化末端产物所抵消,而这些是研究当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不过,这也并不证明什么人都可以每天吃一个鸡蛋而无需担心。有两项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是个特例。每天吃一个鸡蛋,和完全不吃相比,会让糖尿病人的冠心病风险上升54%,而同时出血性中风的风险却会下降25%。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鸡蛋和糖尿病之间有什么深层次的纠葛,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每天一个鸡蛋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有的研究认为鸡蛋和糖尿病风险完全无关,也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认。
流行病学研究者们承认,至少在西方国家,天天吃鸡蛋的饮食方式,往往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相联系,比如抽烟、喝酒、吃大量红肉或加工肉制品。换句话说,因为在欧美国家,人人都认为鸡蛋胆固醇多,对心脏不好,所以那些天天鸡蛋照吃不误的人,往往是一些对健康不管不顾的人。即便鸡蛋对健康确有好处,也被这些坏的生活习惯所抵消了,最后被误解为“吃鸡蛋越多死得越早”。无辜的鸡蛋很可能是躺着中枪啊……
无论如何,鸡蛋是动物性蛋白质中最便宜的一种来源。尽管如今很多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羊肉已经达到四五十元一斤的水平,而鸡蛋却总是保持4-5元一斤的低价格,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和肉类相比,鸡蛋既容易储藏,又容易烹调。只要煮得足够嫩,哪怕就是白水煮蛋,切开加1滴酱油,味道也绝不逊色于蟹肉。
从营养价值来说,鸡蛋除了提供最优质的蛋白质之外,蛋黄部分还能提供那么多的维生素,那么多的微量元素,那么多的卵磷脂和叶黄素,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价廉物美。既然研究已经证明,每天1只鸡蛋可以成为健康人饮食的一部分,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也推荐每天吃半个到一个鸡蛋,如果您还没有被糖尿病所侵扰,又何必为了那200毫克的胆固醇而疏远它呢?需要注意的,倒是烹调鸡蛋的时候少用油,别让蛋黄直接接触空气,多用蒸煮的烹调方法。
餐馆里还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蛋黄 南瓜、煎蛋饺、以及蛋皮裹的各种菜肴。这些菜都很美味,但是它们的烹调方法是否会引起健康麻烦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