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军认为,“在市场调研中,我相信液态奶的中高端市场未来外资品牌进入还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的几十个品牌还主要是贸易公司操作,还没有大的企业进入。在今年大概4、5月份普天盛道做过一次论证,就是有一家企业委托我们,说美国的常温奶如果进入中国,在中国大概用三到五年时间可以做多大的市场?我们调研结果做出了一个50到100亿的预测。这与中国消费者本身无论从奶粉和液态奶对外资品牌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核心还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诚信问题。最值得强调的是,已经有企业对液态奶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有战略思考。”
国内乳业巨头也“喝”进口牛奶
境外进口的液态奶生产企业不仅通过中国国内的代理公司出口到中国,中国本土乳业巨头也加入市场大战。光明乳业[1.47% 资金 研报]在4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Pactum D airyG roupPtyLim ited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 H T牛奶。有业内人士透露,两公司在公告前已签署战略协议,内容为光明“优+”牛奶在澳洲的生产合作,预计未来光明乳业的“优+”系列等常温奶产品将部分由该澳大利亚公司代工,未来或有可能有其他新的常温乳品或系列由该公司代工并输往国内。
另外两大巨头伊利和蒙牛动作频频。伊利股份[1.90% 资金 研报]在去年年底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双方并未披露合作的具体细节,但当时就有知情人士称,双方合作主要是斯嘉达公司为伊利生产U H T乳制品,以扩充伊利的高端产品线。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6月份伊利将推出德国进口牛奶。
而蒙牛的第二大股东丹麦爱氏晨曦在2012年成为蒙牛二股东之后也在推动进口液态奶事宜,目前,纯进口爱氏晨曦液态奶也已经借助蒙牛渠道登陆北上广等中国内地各大超市。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国内乳企与境外液态奶生产厂商合作,除了为了解决奶源供应的问题,主要由于消费升级及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信赖,进口奶近年来发展较快,且附加值很高,通过对产品结构布局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利润率。”
段鹏告诉南都记者,“目前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华南和华东的一二线城市,根据之前的消费者反馈,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进口牛奶,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安全。此外,目前进口牛奶与国产牛奶之间的价差已经很小了。”
去年国产常温奶因为奶荒而多次涨价,目前中档液态奶一升在15元左右,南都记者在一号店看到,有的进口牛奶一升也就在15元左右,甚至还低于15元,据了解,碰上像3月那种大促销,一升进口奶甚至还低至9 .9元,段鹏透露,一般国内会去买进口牛奶的消费者很多对牛奶有一定的认识,这样的价格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无疑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