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奶粉新规的换证审核本月底收官
去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的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设定了更加严格的审查项目和许可条件。这些要求是很多企业需要重点整改的内容,同时也成为很多企业获得新证的绊脚石,有些企业直接放弃了对新证的申请。 据悉,国内注册在列的共有127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目前已经有约45家乳企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5月31日止,如果无法取得新的生产许可证,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婴幼儿奶粉。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主流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包括蒙牛、伊利、雅士利、晨冠、飞鹤、贝因美(002570,股吧)等均已通过重新审查和再审查。“未通过审查的,估计是一些三四线品牌,产量、品牌影响力、生产规模难以达标的,若要达标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这些企业又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和资金来支撑。”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场大整顿中,部分品牌因预感到难以通过,或已提前变卖退出,或被其他大品牌收购。
面对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和仍旧没有修复的信任危机,奶粉在国内从来不缺新闻。
就在前不久,政府相继出台了两条政策,一是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史上最严”进口奶粉新规,从5月1日起,禁止进口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另外一条,北京市资助三元集团1000多万元,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研发及产业化。
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却没有赢得国内舆论的叫好声,老百姓用钱投票,洋奶粉仍然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三聚氰胺事件”过去5年多了,中国政府和乳品行业想尽各种办法挽回形象,但为什么国内消费者仍犹如惊弓之鸟,对国产乳制品缺乏信任?这其中的原因,恐怕是政府和相关企业仍旧深陷“塔西佗陷阱”无法自拔。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个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里的定律之一。
育树百年,一朝断根。这些年,中国政府和国内乳品行业也尝试各种办法,力图走出陷阱,但面对洋奶粉的汹涌抢滩,以及乳制品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想要重新占领市场谈何容易。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