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业镜像:洋奶粉不断涨价,是源于消费者“崇洋”心理?还是幕后推手操纵?
你能想象到吗?国内售卖的高端“洋奶粉”价格竟达到国外官网售价的4倍!是什么导致了洋奶粉在内地不断涨价的现象呢?总结归来,原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点:
1、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就内地市场而言,洋奶粉涨价的理由表面看不无道理,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乳品专家王丁棉就揭露说:“虽然在2010年间,大包粉确有上涨,但当价格回落的时候,洋奶粉并没有回落,也造成了原料价格上下波动,洋奶粉价格只升不降的格局。”
另外,关税是根据进口量而触发翻番机制的,也就是说,每年关税都会恢复到5.8%,直到触发上涨机制,有涨有降,但洋奶粉却借每年关税上涨之机涨价,与奶粉原料一样实行“有涨无降”的机制,最终难免导致奶粉价格涨价不断。配方升级、换包装等更只是涨价的说辞罢了,更缺乏足够科学依据。
于是,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洋奶粉价格暴涨只是为了狂宰中国家长,谋求超额利润。
2、内地市场过度追捧
“两个女人去妇婴店买奶粉。其中一个女人问:‘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啊?’同伴反问:‘孩子是你亲生吗?’于是,那个女人直接走向了进口奶粉区……”这个有点尖酸的关于买奶粉的段子,或可一窥国人对“洋奶粉”和“土奶粉”的态度。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洋奶粉高价与暴利是因为国人热捧洋奶粉的“消费者心理”。暴利当然不假,“高达原产地4倍”已足以说明价格之水分。但所谓“消费者心理”,太值得推敲:因为从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家长们会天然地趋向选择更完美的产品,可个体消费行为也包括消费理性的内容,在一个育婴成本居高不下的年代,洋奶粉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也是相对沉重的支出与负担,它们的被热捧,显然不是“只买国外好产品”这么简单。
因此,专家提示, 洋奶粉也绝非100%完美的产品,它们也会出现质量问题,望消费者理性购物,杜绝一味地“崇洋”心理。
3、经销商是推手
据悉,进口奶粉在各国的销售没有一个定价标准,是由经销商自己掌控。就拿特福芬来说,德国总部肯定不会管,因为就是在中国定个天价,他们也不会多出任何油水。对此,德国特福芬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证实,国内价格由中国经销商自定。
4、国产奶粉如何走出集体“沉沦”
斯普咨询(iCBO)认为,首先,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全民声讨国产奶粉的缺德无能,而是认真思索一下其救赎路径。比如能不能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以推动其现代化、集约化进程?行业能否真正站在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角度真正加强自律?有关部门能本着推动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而不是总是让消费者充当试错的大白鼠?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决心和信心——背后关键在于整个奶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的优化和再造,更在于整个食品监管体制的重塑和完善。
其次,乳品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社会监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除了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应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的价格疯涨只会加剧,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