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别再利用公众的焦虑
早在3月28日本报记者的第一篇调查中,记者就曾担心,如此一涉及我们的孩子的重要食品安全事件,是否会在双方都得到极大曝光率后,不了了之,最终只是空留了无数新爸爸妈妈们无法印证的担心与恐慌。
幸好,事件的真相如今已渐渐浮出水面。
其实,目前我们看到的结果,并没有出乎记者最初的讨论和预料,甚至其中表现出的许多特点,都已屡见不鲜——凭空跳出的独立第三方机构或者专家,攻击某著名品牌,炒作一把,引起社会反响后立即消失不语,静候舆论热点转换,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结果呢,可能只是某大企业的背后偷笑,或炒作机构事后的洋洋得意,将其作为自己的一大“战果”,写入企业介绍名录,成为印证企业能力,拉拢客户的“案例”。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
在这件事中,我们应思考的,是为何有关政府部门在发布相关权威认证信息后,消费者还会难以相信,还要在网络寻找流言、小道消息?
在这件事中,我们还应思考的,是近两年在我国火爆的“第三方机构发布”现象。
在当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消费者信息获取途径有限等背景下,业内专家或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但当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成持续热点的社会环境中,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引来无数眼光,而当所谓的第三方机构不再纯粹,研究夹杂着商业意味,不再中立,甚至于借助人们的焦虑,传播流言,达到利己目的,或沦为商家“传声筒”,这样的行为更令人愤怒。
不要再利用公众的焦虑,达到各种个人目的;不要再冒出千奇百怪毫无资质的所谓“第三方”混淆视听;让事实的真相尽快为民所知,去伪存真,相信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期待。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