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哭泣的深层原因
在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摆脱悲伤和抑郁。
先天气质:孩子的气质可能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之一。家长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包括胎儿期),夫妻二人的情绪如何,是经常表现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得温和而善解人意?如果是前者,父母已经在无意识中为孩子哭闹、任性做了样板。
缺乏安全感:还有些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安全感差,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如别的小朋友,周围的一切总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在这样的情绪下,只要遇到一点麻烦孩子就会哭鼻子。这时家长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亲子关系疏远:还有一种爱哭闹、任性的孩子,是因为疏远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如今许多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看管,结果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只能通过哭闹来宣泄自己,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因此,当孩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时,家长最好要做到在孩子不哭的时候也常常爱抚他。如果家长只是在孩子闹的时候才抱他,孩子很快就会变得更爱哭闹。
多询问,少帮忙
“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能成为孩子的‘军师’当然并不坏,因为这至少意味着孩子愿意和家长吐露心声,亲子关系是健康、信任的。”不过,专家并不建议家长帮孩子“大包大揽”地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变得容易依赖。孩子原本可以在悲伤和抑郁的挫折中得到更多。”专家建议家长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多采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主观地帮孩子作判断、下结论。“这样不但家长自己累,孩子也得不到成长,以后面对下一个问题时还是不知所措。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逐渐自己走向成熟。”
专家还提醒家长:在安抚孩子负面情绪时,“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语句,都可有效减缓孩子的负面情绪。此外,平时替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经常一起看书、讨论等等,可以让孩子拥有较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时,就不容易悲伤抑郁了。”
旁边提示:帮孩子之前先“帮”自己
“其实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认为,孩子的哭会使得他们的父母处于一种特别状态,让许多家长怀疑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会不断加剧,最后变成进攻性的行为,或者导致消极沮丧的态度。
专家表示:在处理和孩子之间关系的时候,家长应该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因为孩子的哭而导致的焦虑、无力的状态,给自己一个深呼吸的机会。而不是马上就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这就为进一步处理孩子的情绪创造了健康有序的前提。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