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又随机询问了几位等着进场的游泳者。一对20岁的好闺蜜异口同声的表示“能接受吧”,“毕竟很小的小男孩,跟妈妈分开好危险的。不过包容也有个度,如果是四五岁以上的小男孩,就感觉有点尴尬了……”
边上一位40岁左右的大姐,则对她们的话不以为然。“不管是不是小孩子,到底是异性,现在小孩子太早熟……要是我看见这种事情,我第一个上去拦!”
有位带着五六岁儿子来游泳的妈妈,专门让孩子外公过来带儿子。“换位思考,我自己在更衣室换衣服,也不希望别的妈妈把儿子带进来。平时我都会拉上老公一起带儿子来,今天老公有事情,我就拉来了我爸。大家都多为别人考虑下,矛盾自然就少了。”
记者连着问了10位年龄在20到50之间的女性,结果显示不管什么年龄层,对小男孩进入女更衣室都是很反感的,至少也会觉得尴尬。不过,跟预期的很不一样,所有受访的年轻女孩都一致表示,遇到这种情况不会主动找孩子妈妈理论,原因都是怕尴尬或是怕被骂。
一位带着小孙女来游泳的66岁的奶奶笑着说:“这个跟年纪没什么关系,到底男女有别!要给我看见有小男孩给领进来了,我肯定马上就去劝。吵架没必要,好好说人家总听的。”
能不能弄个“第三更衣室”?
有人建议,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第三卫生间了,可以供家庭使用,建议有条件的游泳馆也弄一个“第三更衣室”,方便解决爸爸带小女孩或者妈妈带小男孩的问题。这种“第三更衣室”其实只要是一个可以洗澡的小单间就行。
上海《新闻晨报》曾报道,2015年,虹口游泳学校就开辟了一间专门的儿童更衣区和更衣室。其实设备也简单,只要在墙角挂一个帘子,就可以做出一个专门的儿童更衣区。没有性别标示,帘内不分男女,先到先用。还有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小盥洗室,专门给爸爸带小女孩或者妈妈带小男孩的情况使用,孩子可以在里面换衣服、洗澡和上厕所。
性别教育,就是指引导和影响孩子向适合于自己自然性别特征的健康的个性品质、风格、行为发展的活动。对孩子的早期性别教育,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其中首要的一步就是‘性别认同’,它依赖于和谐、自然的双性环境和双性影响力:父母相互支持,能展现出各自的性别优势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能自然地、顺利地认同自己的性别。
由于很多家长对性别教育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了。当面对越来越多的泼辣女孩和越来越多的细腻敏感男孩,他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性别角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而社会环境和媒体的影响对孩子来说不能忽视。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但这种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别特征前提下的平等发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别无差异的平等。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