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重阳节,敬老的新闻就多了起来。重庆300名初中生为长辈洗脚,这是老题材新新闻;北京有单位在孔庙国子监“隆重”举行“重阳敬老礼”,向父母长辈行跪拜礼,系带围巾和梳头。最鼓舞人心的是北京市宣布从今年起,凡95岁以上老人看病,均100%报销,。这一重大惠民措施,带来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那就是积极推动北京的长寿工程(未经核实,不知是否有这样一个工程),它将鼓励那些今天还享受不到这一政策阳光的人,为了实现看病家庭一分不掏的远大理想,无论如何,都要健健康康活过95岁呀!
早在去年,全国老龄委也许就意识到,只用“敬老日”已经不足以强调敬老的重要性了,似乎“敬老周”也不够,非得用“敬老月”这一剂猛药才行。我却忍不住促狭地想:一年一天不够用,一年30天就够了吗?而又有谁最有可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关心”老年人呢?
非常抱歉,我首先想到的,却是商人。
就像徐怀钰一直唱着“有怪兽、有怪兽”一样,我觉得老年人周围,一直潜伏着各式各样“惦记”着他们的“商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认识或半认识的老年人,大面积地中招,几乎很少幸免。有一个朋友前一段时间很烦,原来他妈妈最近被一个“体验中心”给缠住了,“买什么东西都不如买健康,买健康就是为儿女好”,非要花几千块钱买一个包医百病的腰带,儿女们说那是骗人的,老爸却在一旁生气了:“你们妈妈,辛苦一辈子,买一个腰带你们都要阻止,又不要花你们的钱,我们自己有退休工资……”。
作为记者,我知道那种“体验中心”,免费吃,免费玩,免费按摩,工作人员见到老人家,都不是叫老伯大妈,而是称呼“咱爸咱妈”,甚至“咱”字都没有,直接就是“爸”和“妈”,老人家躺在按摩床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服务生伺候你,跟你聊天,讲故事,夸你家儿子有出息,跟你一起抱怨媳妇不贴心……
不要怪那些不法商人骗术太高明了,其实是我们的父亲母亲太寂寞了。与其责怪他们没有火眼金睛,不如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当你在外面打拼社交,是谁在陪你的父亲母亲?你有同事聚餐,有同学聚会,有QQ空间,有微博关注,但你知不知道,你的父母亲早晨怎样去的菜市场,他们下午怎样收拾房间,他们找谁聊天,他们向谁倾诉?
我在厦门安家后,最快速度把父母接了过来,我以为比老家更舒适方便的特区生活,应该让老人家满意,没想到头几个月,几天新鲜劲之后,父母明显地不习惯,一直嚷着要回老家。有一天下午,我偶然回到家,房间暗摸摸的,一个瘦小的身影蜷缩在沙发上,那就是我的母亲,我这才知道,母亲就是这样度过她的每一天的下午,寂寞无边无际。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