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学前教育>教案>家庭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

家庭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

2012年07月12日 15:10出处:互联网作者:Lee阅读次数:1003
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基本任务就是为孩子的良好个性健康发展奠定最初的基础,全面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

  溺爱型家庭

  这类父母对孩子常常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呵护,让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不知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再由熟练到自觉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就必须反复练习,而家长常以孩子年龄小忽略了这些,对孩子的事一味包办,这样就使得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依赖父母解决,没有独立性,长期如此孩子就散失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另一方面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往往百依百顺,欺同伴、执拗、任性,唯我独尊的坏习惯。这一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无尽的需求和很强的依赖性,自我控制尤其差,在任务前缺乏恒心和毅力,表现不成熟的特征。男孩子表现的更为突出。

  忽视型父母

  这样的家庭比较少,一般是父母忙于生意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他们没有对孩子提出行为标准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提供食品衣物等物质条件,而对孩子的情感与心理要求缺乏关心。这是一种对孩子情感生活剥夺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或漠视,或者说是一种变相的放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少有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出现的问题会更多些。

  做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不同的影响,注意到孩子成长过种中所必须的关心和爱护,遵循教育规律:

  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父母只有理解了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理解了孩子个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过程,才能正确评价哪些是孩子个性的优势、哪些是劣势。才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理解孩子不仅仅指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外显的情感和个性表现,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发展之序,认识孩子的发展之势,理解孩子个性的成因与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理解还包括对不同年龄孩子个性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了解,自觉采取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个性化教育方法。

  尊重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

  每一个个体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尊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自尊心越来越强。自尊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特征,为孩子朝着适合自己所爱、所向、所能、所长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走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独特之路。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其个性、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不以自己的好恶规定孩子的发展方向,不强迫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但尊重孩子并不是放弃家长的责任而放任自流,而是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精神,尊重孩子个性发展、成长的需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承认孩子的人格尊严,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孩子是独立成长、独立体验生命全过程的个体,孩子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塑造是父母不可代替的。父母能够努力的是帮助孩子与众不同。

  根据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加以调整,逐渐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空间,使孩子们逐步形成独立、勇敢、好学上进、积极主动、自尊自信、认真细致、合群、谦虚律已等良好态度和意志特征。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