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一封主题为“2009年3月28日晚上8:30-9:30,请关灯一小时”的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流传开,被众多网民转发、传递。在拥有三亿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上,与“地球一小时”相关的活动和讨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据悉,多家大型网站都对此开辟了专门的网页,以专题、专版的形式进行报道。有的网站还在3月28日推出一款个性化首页,其页面背景将随着页面上新增的“开关”按钮由“光亮”变成“黑暗”,以此让更多的网民也能够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当中。
而在网络讨论版及论坛中,各位网民各抒己见。有的网民打算趁着这难得的一小时“带上手电,去楼下散步”,或者“走到阳台上,仰望星空,一颗一颗数星星”;有的网民建议怀旧一把,重温儿时游戏,在晚间找几个要好的朋友玩玩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过家家……再次体验一回童年;还有的网民提出同亲密的人共进烛光晚餐,和邻居、同事开展“讲故事大比拼”;也有网民就想一个人安静下来,练练瑜伽,或是想想事情……
一时间,网络上还流行起“12星座的熄灯后方案”,有的网民还打造出不同版本的熄灯方案,比如,享受版——点上香熏,贴片面膜,泡泡脚;温情版——在家里点上蜡烛和家人唠嗑;宠物版——披着夜色遛狗;幽默版——像《非诚勿扰》里面葛优那样,在黑暗中忏悔一下,把从幼儿园开始做下的那些不环保的,对地球带来伤害的行为都数叨出来。
多数网民对于“地球一小时”表示支持。大家都把这不插电的一小时看成是增进感情的契机,一次难得的回归、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著名的钢琴家朗朗则建议大家听听音乐,“黑暗环境中欣赏音乐更能高度集中,完全投入旋律之中。那一刻,你会深受感动,并会引发想象力。”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她那本后来被称为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写到,“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真实情况是,大自然不是容易被塑造的”,人类长期以来的发展之路“看似平坦、舒适,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
熄灯一小时,对于节约能源、减少发电造成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性气体排放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当由此激发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化为思想,当思想化为行动,当行动变成习惯,那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贡献,将绝不限于数字。(新华网)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我们每个人在气候变化面前都同样的脆弱。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政府、个人和社会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只要关灯一个小时,我们都能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实际的贡献,改变地球的未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那华)
地球一小时事件表明,全世界在危机时刻是能团结起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是决定地球未来的一年。全球各大国家将在这一年制定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这也给投资低碳新经济新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促成这些改变。我们共同的行动可以改变历史,并确保地球的未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