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踏青的起源,也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即夏代之前的仍处于母系氏族的男女择偶制度,当时未有婚娶,实行的是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的季节性的群婚制度。后来发展到对偶婚,进入父系社会又有了婚娶之礼,出现了父系家庭。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被寒风禁锢在屋内的青年男女们迎来春天,迎来繁忙的耕种、生产生恬,同时也有了择偶相配、生育的需求。这样人们便在祭祀地神(社神)、春神求农业丰收之后,又祭祀女性的生育神兼媒神以祈求子嗣繁衍,同时男女互相择偶,歌舞欢会,然后相配。当时,踏青的古俗是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的:迎来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祓禊,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则求偶,要春嬉、欢会、歌舞、放纵。另外还有跳傩驱疫、求雨雩礼等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青也成为民俗活动。据《韩诗》:“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续汉书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涤祓除宿垢,为大洁”。这时踏青活动的主题,突出了“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沐浴祓禊”。据《论语·先进》记载:“莫(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王充《论衡·明雩篇》解释为:这是一种多人在渡沂水时表演像龙一样的行列舞蹈(另一种解释:是描写几个大人与儿童在沂水中游泳,然后到舞雩台上吹风的情景)。舞雩是在暮春时举行的一种祭礼,含有龙崇拜及祈雨等多种内涵。这里不仅记载了祭祀性的“舞雩”, 还描写了当时的春游踏青活动。
1、春天,隐藏在那柳树枝上。那些嫩绿嫩绿的叶芽,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那么清新、雅致。而那柳条像少女的裙带,随风飘舞。
2、春天的美在于它的百花怒放、国色天香、雍容典雅、娇俏玲珑、馨香可人……,那万紫千红为东风而争妍的画面所展现的,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3、映着这一片美丽的景色,春的事物,我又看到了学校里的一间间教室,伴着这美好的春光,小学生在教室里专注的读书;初中生在教室里认真的写字;高中生在教室里勤奋的背书;大学生在教室里安静的上自习;我想,我们也是这美丽的春天,永不逝去的春天——祖国美丽的春天!
4、有人形容春天,花枝招展,美不胜收。我却不以为然。春天的确是“花枝招展”。她总喜欢着着艳丽的衣服,和着清脆的鸟鸣声四处炫耀,以满足她的虚荣心。春天是那么的张扬,不如夏天热烈而又茂盛,不如秋天给人们带来硕果累累,也不如冬天宁静而又深沉。春天只是急切地向人们展示着她自以为傲的美丽。树木刚抽出新芽,就让雨湿润它们,小草刚钻出土地,就让风在空气中布满泥土的清香,她千方百计想吸引人们的注意,在享受着人们赋予她的赞美之词。
5、春天的诗很美,春天的梦很甜,春天的脚步更快。倾听春天的声音,是天赖般的深随,追逐春天的影子,是微笑的期盼。
6、春天是充满色彩的季节,在这流光溢彩的日子里,人们尽情地挥洒勤劳的汗水,与春天共舞,和大地同欢。几只小燕子在屋檐上嬉戏,它们是春天纯真的笔调,是春天歌谱中灵动跳跃的音符。百花齐放,万物更新。森林里的鸟儿跳起了迎接春天的舞蹈,田野中蟋蟀为春天到来而欢快地鸣叫。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