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静电现象无处不在。如:幼儿会发现梳子梳过头发后头发飘起来了;衣服上沾满了白色灰尘;脱衣服会发出啪啪的声音,并有小火花。但他们对其中的奥秘还不了解。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乐趣,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由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从摩擦生电入手,在操作中感知、体验静电现象,从而乐于发现、观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2、能大胆的去尝试、探索与发现。
3、在游戏中初步感知、了解“静电”现象,熟悉磨擦生电。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吸管人手一根、碎纸片塑料袋片等操作材料若干。
2、场景设置:
(1)小池塘场景(由几盆清水及小纸船构成)。
(2)柳条场景(由绿色纸质柳条构成)。
活动过程
一、以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师魔术导入。
(出示吸管)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靠在头发上面边磨擦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吸管上的变化。
2、幼儿自由表述观察结果:“小小的纸片自动地蹦上了吸管。”
二、 通过对魔术的揭秘,感知摩擦生电现象。
1、对现象进行猜测、交流。
指导语:“为什么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教师可以让幼儿亲手摸一摸吸管,试试究竟有没有他们猜到的胶水或浆糊粘在上面,同时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扩宽思路来想象。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1)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自己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
提供吸管、碎纸片等材料让幼儿尽情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2)指导语:“谁会变这个魔术?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并表述。
3、小结,认识“摩擦生电”是一种静电现象。
(1)师重新演示桌面上的“摩擦生电小魔术”,突出吸管在头发上摩擦这一动作。
幼儿描述观察所得,巩固学习词语“摩擦”。
(2)指导语:“你们想不想再变一次魔术?”
幼儿再次操作,巩固对摩擦生电的认识。
(3)师对操作过程进行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4)幼儿认识、复述词汇“摩擦生电”、“静电”。
三、创设两种情境,让幼儿在合作与独立操作中体验物体间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了解静电与生活密切相关。
1、幼儿集体进入操作情境
1:自动航行的小船。
(1)指导语:“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这里有许多的纸船停在水边,请你用带有静电的吸管去靠近它们,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到水盆边自由操作。
(3)师指导重点:突出对吸管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船会产生静电的认识。“你的小船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做的?”“每次吸管靠近小船,小船都能航行吗?为什么?”
2、幼儿集体进入操作情境
2:会飞的柳条。
(1)请个别幼儿上台用带有静电的吸管去靠近柳条,看看有什么变化?
(2)师小结:“用摩擦后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轻薄或细小的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这就是静电的力量。”
四、 在多媒体的播放和交流中进一步感受认识静电现象。
1、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
2、观看多媒体,感知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投放多种材料如毛衣、布、皮毛、碎块、胶棒、玻璃棍、铁质小棒、碎小纸片与塑料片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体验它们之间的静电现象。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慢慢的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
幼儿在自由操作实物、体验更多静电现象中自然结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
1、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2、幼儿互相结对做摩擦游戏,先让每个男孩和女孩对应。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间互相游戏,并请操作好的幼儿到前边演示。经过演示,看谁先把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