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学前教育>教案>0~6岁宝宝需要学习的规则!

0~6岁宝宝需要学习的规则!

2016年05月25日 10:13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109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宝宝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 0~6岁的宝宝,需要建立哪些规则?如何用规则佑护宝宝的成长?

4~5岁:温和坚定地执行

四五岁的宝宝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增强,懂得要排队玩滑梯、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更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但此时宝宝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

这个阶段多花一点时间处理诸如诚实、负责、道德方面的事情,对宝宝的穿着、房间的整洁可以多给一点自主空间。

给父母的建议

新规制定:

不伤害自己,避免例如伤害自己的身体、在楼梯护栏上攀爬、户外奔跑时手里拿着尖锐的物体等行为。

不伤害他人,避免例如打人、推人、挤人、掐人等行为。

不伤害环境,避免随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公共场所喧嚣、奔跑等等行为。

规则执行:

关键词:坚定

又来栗子▽约定每天看一个动画片,动画片结束后又开始了新的节目,宝宝还想要看,妈妈就要跟宝宝说:“我们已经商量好的。”如果宝宝还不遵守,你可以坚定而温和地对宝宝说:“妈妈要帮你关掉电视了。”宝宝也许会大哭大闹,很好,这正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他哭一会儿,给他空间,让他自己慢慢调整。我们的目的是让宝宝接纳这样一个现实:这是和他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学会遵守自己的约定。相信不久后,宝宝就会接纳这样的现实。

关键词:弹性

虽然执行规则要坚定,但规则并不是僵化不变的。

当妈妈跟宝宝商量好晚上6点至7点可以看电视,那么这就成为相互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就由宝宝来把握。

反面:

做父母的不能随意进去打扰和唠叨:“怎么又看电视了?”“看这么久,把眼睛都看坏了!”……父母必须遵守这个约定,规则保护了宝宝。

正面:

同样,7点到了以后宝宝并没有离开电视机,父母就会担忧,要问宝宝:

——“为什么约定的时间到了还要看呢?”

——“妈妈,还有一点就完了,让我看完好吗?”

这时不妨答应他的请求,让宝宝看完这一点结尾,让他对一个故事有完整的了解,当然,也让宝宝看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下次宝宝也不会不讲道理。

5~6岁:制定规则,亲力亲为

5岁左右,宝宝对规则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一方面他们会遵守既定的规则;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通过协商,制定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

尤其是在游戏中,每个人更加平等,他们会大胆地提出规则、修订规则。

如果规则确定,他们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对不遵守的人会非常严厉。

给父母的建议

规则制定:

让宝宝参与制定规则,在实施时,他就有可能为这事负起责任。如果是单方面制定规则,宝宝通常会觉得是被迫的,会更强烈地反抗。

要让宝宝知道,妈妈不是强迫他去做某事,或者因为妈妈在生气而用这种方式惩罚他。

规则执行:

让宝宝理解,这些规则是为了他们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和幸福,或者为了财产的安全,或者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要明确、详细地说出问题所在,指出这个问题对他和别人所带来的伤害的结果。比如,“生气打人,会伤害到别人,也会失去朋友。”

在父母的监控下,让宝宝充分地观察、体验、尝试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和限制的意义。

而当宝宝对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就比较容易接受规则或限制,做出安全、周到、理智的选择。这不是出于害怕父母的批评和惩罚,而是出于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的天性。

反面教材:以爱“要挟”

对宝宝制定规则,目的是让宝宝尊重别人,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不要以爱为条件,不能用爱作为让宝宝妥协的手段。比如“你不……,我就不爱你了。”这类话语坚决不要说。既要坚持原则,又能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还不必感到内疚。

还是栗子宝宝:“妈妈我想吃巧克力!”BUT规则是:饭后吃巧克力。妈妈:“妈妈知道你很想吃巧克力,但是马上要吃饭了,我们说好的,吃完饭才可以吃巧克力噢!”也许你的话并不能让宝宝停止哭泣和不满,这时你要接纳他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耐心地陪伴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难过,妈妈会在这陪着你”,通过给他情感的支持等,来表现对宝宝的爱。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