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行为心理>性格心理>孩子很黏你?其实因为他害怕

孩子很黏你?其实因为他害怕

2016年05月05日 09:26出处:亲亲宝贝网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898
有些宝宝很粘妈妈,不管干什么都要妈妈在身边。妈妈希望宝宝能自己玩一会,但宝宝也不愿意离开;不理他,他也不离开妈妈的身边。宝宝这么黏人,是什么原因?妈妈该如何应对?

所以三岁以前的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之重要,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分离焦虑,一定要好好地面对。

若孩子有分离焦虑现象,较简单的办法是,建立分离仪式:比如对上班族的妈妈而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早上出门要亲亲,说再见;晚上回家要抱抱,夸宝宝乖之类。最好不要不告而别,不得不离开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并在许诺的时间内回到孩子身边。

建立孩子安全感的4个基本方法

第一,我们要保证人是稳定的。

也就是在小孩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头三年,第一个主要的负责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负责人一定要稳定,要么是妈妈,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固定的一位长辈。

孩子的独特思维方式二——孩子思维的一维性

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基本都是一维的。孩子的一维世界里,一切都很简单,如果给他们母乳,那么他们就不需要其他食物甚至包括奶粉;如果是妈妈带孩子,那么他们就不需要其他抚养人;只吃一样东西,只认一个人,如此得以存活的,也只能是孩子。

在中国,妈妈生完孩子后会坐月子。此时,孩子一般都和妈妈睡在一起,不会分床,这让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孩子对于自己所认定的这个唯一的抚养人更加依赖,所以孩子们大一些后的分离焦虑和认生等现象会更加普遍,表现也更加强烈。这些强烈的表现不过是孩子爱妈妈的明证,是在独特的、更加紧密的中国式家庭观念下长大的孩子会有的正常表现。

第二,给孩子可控感

什么是可控呢?

经常有妈妈问,是不是孩子一哭了我就应该去抱?可是外国的专家却说,你不要着急,晾一晾没什么的,你晾一晾,反而让孩子觉得不能用哭声要挟你。这种观点科学吗?

关于所谓的国外专家的这种观点,专业上叫“哭声免疫法”。

从孩子安全感建构的角度说,这种“晾一晾”的方法并不靠谱。因为孩子没有语言,他只能用哭来告诉你他想要什么。在我们大人之间,我问:你能给我们带份饭吗?你回答:可以。小宝宝可不能说这些话。他想要表达一种需求的时候怎么办呢?只能用哭声告诉你。

很多时候,家长一听孩子哭,头就大了,就希望他们赶紧停止哭,于是就手忙脚乱。其实,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要及时给孩子反馈,接纳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的情绪,给予安抚,但可不必立刻给出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在小床里哭了,你可以轻轻摇摇,轻声哄孩子,但可以少缓一小会儿去抱TA,这样一方面稳定孩子的情绪,一方面可慢慢教会孩子学会适当的等待。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越敏感,孩子越觉得外界“靠谱”,安全感的建构也将更健全。

第三,要跟孩子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依恋关系

什么是安全的依恋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哭声就在表达他的需要,如果你对他的需要越敏感,越敏捷,那么他就知道原来我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这时候他就会觉得安心,觉得稳定,所以安全的依恋关系就在于妈妈对宝宝的需要敏感。

其次,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安全岛。什么是安全岛?即安全基地,可以是一个地方,一个人,一件玩具,乃至一种爱好。孩子有情绪、不舒服、难受、悲伤、愤怒,任何一种情绪在这个地方宣泄的时候,他都会觉得安全、放松、自在甚至快乐。

再次就是要有效陪伴。很多妈妈都说我现在工作太忙了,我没有时间陪我的孩子,我每天只能跟孩子待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如果你只能跟孩子待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你一定要在一个小时里充分、有效地跟孩子陪伴在一起。什么是有效?不把你的烦心事带回家,不把你的工作带回家,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就跟孩子安安心心快快乐乐陪伴他去成长跟他一起做游戏,跟他一起说话,全心全意卷入,这叫有效。

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抚摸

所有的孩子六个月到一岁的时候,最先发展的是什么?我们说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在所有的发展过程中,触觉是被动发展的,因为视觉也好,听觉也好,随处可以有,触觉例外。如果你经常抚摸孩子,拥抱孩子,那么孩子的触觉发展可能更灵敏。

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在长大了以后会发现一种问题,即触觉饥渴。他的小时候,一定曾非常希望当时爸爸妈妈多摸摸他,多拥抱他,多亲吻他,而父母恰恰很少能够做到。实际上,这种要求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养料。所以在我们接下来的孩子零到三岁之间,妈妈一定要充分给孩子拥抱,给孩子亲吻,给孩子抚摸。

宝宝独立性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妈妈了解了宝宝心理发展这个特点,有效应对,帮助宝宝构建安全感,不仅宝宝会慢慢变得独立,长大后也会更自信!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