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简称“延”,古称肤施、延州,隶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东西宽256千米,南北长236千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截至2016年,延安市下辖2区、11县,常住人口225.28万。实现生产总值1082.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4.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1.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4.83万元。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2017中国年度文化影响力城市。
综述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延安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截至2016年,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文艺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其介绍被编成课文《安塞腰鼓》,入选冀教版语文六上第29课、苏教版语文六上第14课和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7课。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川胸鼓
宜川胸鼓以鼓舞为基础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历史悠久,经由古代战争中人们擂鼓助战,传递信号,击鼓庆捷的形式演变而来,原名花鼓,1991年参加陕西省九运会开幕式。1994年参加国庆45周年献礼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2007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陕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工艺
延川布堆画
来源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拨花,原为枕头顶、裹肚、鞋面、垫肩、钱包、烟袋包上的装饰物。其创作材料为棉纺织土布,染以青、赤、黄、白、黑诸色,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花鸟禽兽为题材,运用纯民间的复合造型法,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缝合,制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
延安剪纸
延安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做工精美、特色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塞、子长、延川、富县、延长、洛川和甘泉等县的剪纸艺术。主要种类有窗花、炕壁画、顶棚画、板架挂画、小孩鞋头画、裹肚画等,题材广泛,大多来源于生活,诸如花虫鸟鱼,飞禽走兽以及戏剧人物、民间故事、吉祥物、民俗事象、佳节喜庆等,造型古拙,风格粗犷,寓意风趣,形式多样。安塞县被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