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劳动时可爱的形象,在欣赏和学习朗诵方言儿歌的过程中,懂得要勤劳、要勇敢面对问题的道理。
2、尝试用各种方式来朗诵儿歌、表现儿歌。
3、学习词:采蘑菇、青蛙、松鼠。
4、体验感受朗诵方言儿歌的快乐,激发幼儿朗诵家乡流传儿歌的兴趣,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录音、磁带、幻灯片、头饰、表演道具。
2、知识准备:使幼儿对地方方言趣谈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幼儿会用方言说出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
3、环境准备:布置主题墙“我爱我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直接欣赏幼儿儿歌《小白兔采蘑菇》入手,导入课题。
1、幼儿欣赏儿歌,感受儿歌中用的语言与我们平时上课时用的语言的不同处。
2、通过交流不同处,导入本次活动用地方方言唱儿歌:语言非常的生动、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同时也拉进了幼儿对家乡的亲近感。
二、学习地方方言儿歌《小白兔采蘑菇》。
1、幼儿欣赏儿歌,感受儿歌中有趣的情境。
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演示幻灯:“小白兔采蘑菇”)
儿歌中说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2、幼儿在看幻灯片演示中再次的完整欣赏儿歌,教师并通过边提问边演示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的内容。
提问:小白兔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起来采蘑菇? (幼儿回答,教师边演示相应的幻灯片)
小动物们是怎么回答小白兔的?(幼儿回答,教师边演示相应的幻灯片)
青蛙,松鼠,梅花鹿分别是怎么告诉小白兔的?(幼儿回答,教师边演示相应的幻灯片) 这些小动物可爱吗?为什么?(教育小朋友们要像小动物们一样勤劳、遇到问题不紧张,勇敢面对问题。)
3、幼儿跟教师朗诵儿歌。
4、幼儿随录音朗诵儿歌。
三、尝试用多种形式朗诵儿歌、表现儿歌,体验感受朗诵儿歌的快乐。
1、请幼儿边朗诵儿歌边用动作来表现。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儿歌中的小动物形象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我们来边读儿歌边配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2、幼儿分角色朗诵儿歌。
师:你们分3组,每组当一种小动物,前面三句由老师读,后面轮到哪种小动物,你们就读自己的那句。
3、个别幼儿上来自选角色,鼓励幼儿尝试边读儿歌边运用道具来表现儿歌内容。
4、为幼儿朗诵的儿歌进行录音,让幼儿在欣赏录音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四、结束部分。
1、鼓励幼儿以后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学习地方流传的儿歌。
2、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尝试着去教能力弱的小朋友朗诵新学的儿歌,为将来教游客打好基础,教得好的,老师给予奖励。
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教别的班的小朋友朗诵方言儿歌,并引导小朋友互相收集、学习家乡其它流传较广的儿歌。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2、理解故事中的小兔从不爱吃蔬菜到样样蔬菜都爱吃的转变过程。
活动准备
1、请班里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兔,表演无论谁给他吃菜都摇头的情景。
2、蔬菜若干(萝卜、青菜、蘑菇等)。
3、小兔头饰一只。
4、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给“小兔”吃蔬菜。
一名幼儿扮“小兔”,幼儿给“小兔”吃蔬菜,并说:我给你吃XX。
为什么小兔什么菜都不吃呢?你有办法让小兔喜欢吃蔬菜吗?
2、欣赏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怎样的小兔?它不爱吃什么?
爸爸想了什么办法让小兔什么都爱吃了?
露水蘑菇是什么?
3、看挂图欣赏故事。
爸爸让小兔做了哪些事?
做完了事,小兔感到怎么样?
为什么小兔原来不爱吃的菜现在变得真香、真好吃了呢? (帮助幼儿理解劳动后会有饥饿感)
4、谈话:不挑食的孩子身体好。
你有不爱吃的东西吗?为什么不爱吃?
通过集体讨论,帮助幼儿懂得不挑食才能使身体更棒。
建议
1、日常年餐前,教师可介绍当天午餐的内容,对一些幼儿可能不爱吃的菜进行描述,增强幼儿的食欲。
2、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引导家长多带幼儿参加劳动,如洗菜、拣菜等,使他们对吃蔬菜产生兴趣。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