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重复的情节,重复的画面设计,还有重复的人物出场方式。孩子们差不多在两岁左右,会进入让人头大的秩序敏感期。所以,这也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对重复的行为非常偏好--他们喜欢每天坐同样的位置,反复尝试同样的食物,以及每天让你讲同样的故事。于是,《萝卜回来了》这样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床头案几上"钦点"率*的书。
它有重复的情节--找食物,发现多一个食物,送食物;还有重复的人物设定,一样的出场方式,一样的心路历程,一样的行为方式;甚至就连画面的设计都是在循环中重复着--除了*后一页收场的小兔--故事里每个小动物都占用了6页(共3个大跨页画面)的量,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在这样循环重复的设定中,孩子们享受着有秩序的世界,享受着自己可以预见的情节,享受着同样的画面里的不同的小细节。
故事最后,萝卜还是回到了兔子手里,这一幽默的轮回会让孩子们在哈哈大笑的高潮中,结束阅读。至于 "懂得分享的孩子才是个好孩子"这样的中心思想,我看还是留给咱们大人自己总结罢。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当孩子处世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来和他们讲一讲。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用白不用!
声明:以上内容为概述简介,如需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正版书籍(书本的体验和在电子产品上查阅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哦!)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