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坎坷经历让她成熟而坚强
汤唯曾在短短4年中,就经历了人生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2006 年初,她是成千上万北漂大军中的一员,还是经常混迹于小剧场的文艺女青年。她的人生因为被李安选中成为王佳芝而完全改变,一夜成名,举家北迁。同时,她也被成名的锐利锋芒所伤,在大红大紫之时突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然而,正是她的坎坷经历,让她成熟淡然优雅。
2010年3 月21 日,汤唯和张学友主演的影片《月满轩尼诗》成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汤唯一身素色碎花小裙,低调踏上红毯。
汤唯已经足足3 年没拍任何新片,也绝迹于各种商业活动。她的上一部作品,也是第一部作品,是李安的影片《色戒》。
每个人和另一个人中间,都有一条轩尼诗道
随便扎个马尾,高挑的汤唯就走上了香港《月满轩尼诗》首映的红毯,没有性感的衣衫,没有出挑的颜色,没有珠宝,没有浓妆。
每次汤唯接受专访,导演岸西总会陪伴左右。岸西曾经是《甜蜜蜜》、《男人四十》等多部经典爱情电影的编剧,也曾经执导过影片《亲密》。遇到汤唯被媒体围攻时,她就会开开玩笑,岔开话题。岸西一直否认影片《月满轩尼诗》是为汤唯量身定制。多年前她就写好了剧本,也给好几个导演看过,但别人都没兴趣,岸西就决定自己来拍。张学友是最先确定的演员,他曾经在岸西编剧的《男人四十》里,有过令人动容的表现。
正在四处找女主角的时候,安乐电影公司的老板江志强提议:“你要不要见见汤唯?”岸西的第一反应是:“她是外省人,我拍的是一个广东话的电影。”江志强坚持:“你看看再说。”
岸西和汤唯见了3 次面,就确定了女主角。当时,她就觉得汤唯广东话讲得不错,和角色的性格也很像,都很倔强。唯一不足的是,汤唯的年龄偏小,比张学友小一大截,为此不得不重新修改剧本。
轩尼诗道是香港的主干道之一,它把湾仔区一分为二:北面是填海新造出来的陆地,那里是高级酒店、会展中心;南面就是旧区,老房子和各种店铺林立。在这条典型的香港街道上拍戏,汤唯有2 个多月时间,白天做“马桶西施”,晚上去茶餐厅吃饭。
“每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中间也有一条轩尼诗道,可能过得去,可能过不去。”岸西说。电影里,汤唯和张学友扮演的爱莲、阿莱生活在轩尼诗道上,两人心中各有爱人,又迫于家人压力来相亲,从抗拒,相识,到成为好朋友,最后决定牵手。
影片延续了岸西式爱情的清淡和温暖,但戏点并没完全压在汤唯身上,角色的戏剧性变化也不强。只是汤唯这次出镜异常低调,她几乎素颜,穿最普通的T 恤、牛仔裤,撅嘴、做鬼脸,张开嘴大笑,掉眼泪……喜怒哀乐皆现。
《好莱坞报道》评论该片让人忘记了汤唯以前的角色,“她就是一个邻家女孩。”
岸西在拍完这部片子之后,逢人就会说:“汤唯太可爱了,我都把她当我的女儿了!”
汤唯也把导演岸西变成了自己的“姐妹淘”。在摄影棚拍照时,汤唯穿着夹克,摆出一些酷酷的表情,岸西就在旁边喊:“哇,你好朋克啊!”汤唯就很自然地用粤语和她打趣,还配合些更夸张的动作。
轮到和岸西一起拍合影,汤唯一上去就从背后热情地抱着导演的肩膀,把自己的下巴放在她头上。岸西都要尖叫:“哎呀,你都快把我的白头发挤出来啦!”而当年,汤唯曾经在上海的“色·戒”发布会上,不顾阻拦,花了1 分钟的时间,当众帮导演李安拉上大衣拉链。第二天,她就成为所有媒体的头条。
“我还不习惯穿高跟鞋”
拍照的时候,汤唯习惯性地抱着自己的胳膊,双腿交叉站着。
“这个动作很有防御性。”记者说。“对,据说这样是缺乏安全感。但这样真的很舒服,这双高跟鞋实在太高了,我这么站就稳定多了。”汤唯说。
身高171 厘米的汤唯习惯穿平底球鞋出门。踩上7 厘米的高跟鞋之后,她就像个摇摇摆摆的企鹅,要张开双臂,才能一步步艰难地往前走。一边走,还要一边调侃自己:“这种感觉,真像是小时候偷穿妈妈的高跟鞋。”
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连续两天她都要出席各种宣传活动。踩着7 厘米的高跟鞋,往张学友旁边一站,汤唯明显高出一截。张学友指着她自我解嘲地说:“今天,我特意戴了顶高帽来,结果还是没她高。不过好在,我能站得比她稳、比她久。”果然,没过几分钟,汤唯就已经不自在地对着电视的摄像镜头,不停地偷换各种姿势,改变脚的受力点。
汤唯和章子怡同龄,但相比章子怡,汤唯更像个温婉的邻家女孩子。
在拍照现场,汤唯身边只有一个化妆师、一个造型师以及经纪人。她没有生活助理,她习惯独立做事,而且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见到记者,她首先问:“你需要我做什么?”
“可以拿掉项链吗?”有人提议。她急忙动手去拉扯自己的衣服,把项链往下拽。在脱靴子的时候,实在有难度,她才会求助经纪人:“你要帮我一下,这个鞋很难拔下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