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备孕> 怀孕准备>流产:说不出口的刺痛感觉

流产:说不出口的刺痛感觉

2006年10月01日 11:38阅读次数:790
   受访人:贾元(天津)  年 龄:40岁  受教育程度:大学  婚姻状况:1990年结婚  健康情况:1991年人工流产,1993年生育  职 业

般的伦理意识和医学意识中,正如帕卡德在《分娩的历史》中所描述的那样:“看”人们“对待”生育的历史,正如看地狱图一样。从古代到现代,生育的历史表现为由“以产婆为中心”的女性私人领域向“现代生育产业管理为中心”的公共领域的转移。我们把这种转移叫做“进步”,但在这种“进步”过程中,产妇的主体经验被用各种方式虢夺和僭越,其结果是,女性从生育中被离析、作用被淡化,这正好契合了女性被文化边缘化的处境。生育,这一最典型的女性话语经验被“封杀”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文化为了自身的目的对女性经验的故意而为的不诚实,因此,作为女性,当然怀疑她在文化中能否找到“信赖”。对此,《亲历产床》一书中的被访者的忧惧已不能允许我们继续熟视无睹。

  母亲的美丽面纱

  生育,使女人成为母亲,而在“成为母亲,你是幸福的”这一经典陈述中,隐藏着对女性真实诉求的压抑与变形。来自于这些母亲的申诉与倾谈使我意识到“母亲”身份的经典设置是可疑的陷阱。“母爱”一词蕴含着自我牺牲、包容、勤劳、宽厚以及由此品质而获得赞美和尊严的可能,“母亲”是在满足和实践了这些要求的前提下被称名———被尊敬的,“母爱”在赞美中成为一道道德律令,文化的陈诉方式亦由“母亲是……”衍异为“母亲必须是……”,经由这一转变,“母亲”从家庭进入社会,取得“社会性别”的合法身份,(关于“社会性别”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者提出这样的解释:社会性别是一个社会把人们组织到男性和女性范畴里去的方式,以及围绕这些范畴产生出意义的方式。参见三联书店2000年版《社会性别的选择研究》第249页)“母亲”已不再是来自女性自然的而是观念世界中所追求的“男性的梦幻”。《亲历产床》正是在这一层面显示出意义,即它是对一个幸福、吉祥、安宁、伟大的“母亲之国”的窥破,它暴露了女性的实际经历和“妇女应该是无私的良母”这个普遍的文化之梦之间丰在着的巨大罅隙,摘下了文化装饰在母亲面庞上的美丽面纱,使我们直视“母亲”的痛苦、艰辛、恐惧以及她到底奉献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和故意被遗忘的东西,它使我们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生育———成为母亲”不能仅仅被误读———升华为文本中关怀,庇佑世界的圣母,她更需要也更应该得到真切、具体的理解与关怀;并且,由此也引出了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即“社会性别”是如何在特定的经过精细选择之后的“话语”中获得其定义和尺度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