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正常出牙顺序是这样的:
1、先出下面的二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
2、小儿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八颗乳牙。
3、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
4、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
5、而后出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
6、再出上面的尖牙。
7、最后是下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
8、全部出齐大约在2-2.5岁。
注意:
如果小儿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可能会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感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也会出牙迟缓。
1、发热:
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只要体温不超过38°C,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就行了。
如果体温超过38.5°C,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2、腹泻:
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当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
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3、流涎(俗称流口水):
多为出牙期的暂时性表现,应为宝宝戴口水巾,及时擦干流出的口水。
4、烦躁:
当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给以磨牙饼让宝宝咬并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