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来这个世上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于是四周张望,终于看到了自己钦佩的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像。于是跟随他的脚步学习他为人处世的方法,抵御困境的措施,举手投足的仪态,于是我们的人生白纸上便有了他的印象,或深或浅。
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它自己对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产生终生的影响,抹不去也擦不掉。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单调的偶像,现社会的偶像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层出不穷。政界、商界的风云人物、音乐天才、文学大家、绘画大师、体育健将、业界能手、甚至平头老百姓中具有特殊精神品质的,更有甚者过去青楼卖唱的也“狗肉入正席”都列入偶像行列。当然,这是历史的趋势,我们无法阻挡,可是偶像的主流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这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
如今,过去的“卖唱者”,今天的“星”们在各大报纸头版头条频频亮相,新一代的青年狂热地追逐,我不禁要问了,他们真有这么好吗?
当然,我也不是安全否认他们,他们能唱好听的歌,使我们谈闲解闷(至于陶冶情操恐怕谈不上)。可是他们的为人呢?难道我们就仅仅说:“他(或她)歌唱得很动听,长得又帅(或漂亮),那他的其他方面也一定很好”。这样说可以吗?很多人都会说不可以,可这种思想却已在他们潜意识里埋下了深根,并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举止。
可见,偶像对于人的各个方面都是有巨大感动的。当下最受追捧的歌星要算周杰伦,记得偶然看到一个据说是中国最大的娱乐新闻节目《娱乐现场》,其中翻来覆去地播放周杰伦自夸天下无敌的画面,其中的解说居然把他的成名归结于他的不可一世的气焰,这是什么道理?同样是这个节目,我也偶然看到黄晓民成名之前的一个短片,但主角不是他,记者是为了采访他的同学赵薇,可是他冲到镜头前扮了个鬼脸,时间非常短,但他争取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镜头,而配音解说却是无限惊讶,好像他是因为运气好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丝毫没有分析他是不放过每个靠近成功的机会,一步步踏踏实实走来才会有所收获。
我认为某些偶像品行的缺陷,娱乐、媒体误导性的报道,导致了品格缺陷性的偶像植根青年心中,使青少年追随的只是缺陷的人格、品性,这是何等的危害?记者们手中的笔、摄像机正是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风向标,所以将什么样的人搬出来作为偶像教化大家,用什么样的偶像引领时代的进步,记者编辑们得好好端倪一下才行。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好好利用发挥,每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都会异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