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25
作者从材料中别涅迪克的故事里读出了积累与创造的主题,全文围绕该中心来组织行文,论点鲜明突出。作者辩证地看到积累和创造之间的关系,认为必须结合积累与创造,才能成功,思路清晰,论证严密。文章从牛顿发展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故事,引出积累与创新的主题,并用王羲之、李时珍、马克思、歌德
- 2014-05-19
作者把自己的人生困惑、人生的抉择看成是“三岔口”,塑造了三个“我”,三种思想的“我”,构成一个真实的“我”。文章开篇点明三个小节的关系,前两节分别是学习、生活的压力造就了“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的我,后一节主要写归于现实中逐渐平静的我。
- 2014-05-19
蕴藉深厚,文采飞扬,经得起细细品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文章使用了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的博大、包容和坚韧,水的自由、任性和张扬在文中都得到充分展现。作者赋予山水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见解独特。
- 2014-05-19
全文陈述了“语言与沟通”的意义,文字优美典雅,可圈可点,作者语言驾驭的功力确实高超。作者谈及古今中外,气势恢弘,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丰富了文章内容。文章见解独到,雄辩有力,观点鲜明,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说服力。这篇文章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诗化的意境,使得文章灵性十足。
- 2014-05-08
作者运用了大量典型的事例进行列举铺排,颇有辩证力量。文中的论辩语言,有着较强的阐理气势,富有一气呵成、咄咄逼人之感。此文语言简洁流畅,分析入情入理,有理有据,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 2014-05-08
故事的发展写得可谓是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却能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构思新颖——作者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体裁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想象力十分丰富。文中蕴含着辛辣讽刺意味,让人在捧腹之余,却也陷入深思之中,作者的构思可谓新巧。有文采——自然流畅的行文,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
- 2014-05-08
文章运用“总—分—总”结构,从黄山松入手,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并以此为线索,串联起大量素材,在结尾处水到渠成地回答了作者开篇提出的问题,“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比皆是,酣畅淋漓。黄山松象征“徽魂”,文章通过对黄山松
- 2014-05-05
大气磅礴地写唐王朝不可逝去的永恒记忆,立意极有历史文化底蕴,见解独特深刻。从文章开始就提出王朝的历史回音,进而追问,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紧扣题意,中心明确突出。全文与古老的王朝对话、疑问、呼唤,都展示了丰富的语言功力,流畅大气,极有文采。
- 2014-05-05
文章开头连用两个比喻,巧妙扣题,然后联系现实生活,并引用大量事例加以论证,最后辩证指出走与停的关系。文章涉猎苏秦、刘备、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等材料论证论点,有很强的说服力,也表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冠冕堂皇。
- 2014-05-05
这是一封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信,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读来令人感叹唏嘘,热泪盈眶。作者撷取生活中诸多的细节,哭诉往事,希冀唤起父亲面对挫折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内容真实而感人。文中那些对父亲深情的呼唤,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深刻地揭示了父女情深。
- 2014-05-05
以戏剧的形式来表现出事后各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形式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有创意。紧扣出事这一主题,通过人物的对话详细地表现各方态度,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戏剧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作者在描写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等各方面时,语言生动得体,符合人物形象。
- 2014-04-26
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外云卷云舒。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它很传神地表达出一种恬淡自由的心境。可每当我细细咀嚼,反复玩味,我总感觉其中有一种滋味,它叫孤独。
- 2014-04-26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很喜欢这句话。但对我来说,我更喜欢用它来“寻找阳光”。因为阳光比光明多了一种温暖,多了一种难忘。
- 2014-04-25
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本文开头就引用德国诗人席勒的名言来说明爱的力量,在第二自然段不仅用排比,还引用古今外名人名言验证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考生在全文都用了设问问句排比“爱是什么”来层层论证“爱,是为人之本”这一主题。正反比论证手法;该考生在列举事例时采用正反比对比论证;比如在
- 2014-04-21
作者通过一篇寓言式的自述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巧妙地使用大量材料,把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深刻的认识寄托于其中,引起人们对“材与非材”的价值内涵的思考。文章叙述过程中始终围绕要阐明的道理,非常具有说服力。主题鲜明,灵气闪现。小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的“檀香木”形象呼之欲出,见解独特
- 2014-04-18
这篇文章它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能够全面理解材料。题目冠以“书与网”,则涵盖了材料的基本内容,牢牢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作者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对书本阅读和网上阅读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指出:“书离不开网,网也离不开书”,“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处理好相互的关系,才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者
- 2014-04-18
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亲爱的朋友,请别轻易关闭心中那扇童真的窗,丢失了什么,请别丢失了童真,经常让我们的童心去太阳下飞翔,因为:童真=快乐,快乐=财富,生命可以短暂,快乐不可以没有。有童真的世界,是最快乐是世界;有梦的天空,才是最畅快的天空。
- 2014-04-18
在人生中,面对许多事,我们都有足够的能力与经验,但却往往难以卸下心灵的负担,不敢冲破现有的条条框框,少了那份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决心,最终碌碌此生。漫漫长路,精彩就在于一次次敢于挑战的勇气,贵不再能而在敢。
- 2014-04-18
本文开头就引用德国诗人席勒的名言来说明爱的力量,在第二自然段不仅用排比,还引用古今外名人名言验证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考生在全文都用了设问问句排比“爱是什么”来层层论证“爱,是为人之本”这一主题。正反比论证手法;该考生在列举事例时采用正反比对比论证;比如在举胡忠、谢晓君夫妇时,
- 2014-04-18
这是一篇把眼光牢牢盯住中学生与手机的作文,考生由于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十分了解,所写内容,完全来自亲眼目睹,尤其是在课堂内外玩手机,以致痴迷到课不听、作业不做的地步,完全是一部中学生生活实录。考生并非直接把耳闻目睹的现象描述了事,而是在描述的基础上,渗进了大量的议论,发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