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30
“穿越千年的眼泪,只有梦里看得见,我多想再看你,哪怕一眼~~”空灵、凄婉的歌声回荡在神秘的夜空中。我伏在窗边,闭上双眼,静静的回味着今天看的那本书——《有一种花叫不谢》。
- 2014-05-30
时间对人是残酷的,这让回忆变得如此美好,却也如此伤感。记忆中的天气总是阳光和雨水,快乐和忧伤是如此鲜明的交替,那样的岁月里,我们多半沉浸在爱恋的世界。它们一半是红色的,热情躁动,而另一半则是蓝色,忧郁沉静。
- 2014-05-30
“风度”——这是一种多么特殊的花!你不必也不能刻意地播种它,但你必须调适好心灵的土壤,使其明净透彻而又涵养丰富,唯此,“风度”才会在其中生根、发芽、长大、开花!
- 2014-05-29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 2014-05-29
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仇人,从小到大,我们的交战便没停过。调皮是男孩的天性,每当我闯了祸,他总一声不吭,抡起皮带没命地抽。
- 2014-05-29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 2014-05-29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
- 2014-05-28
该篇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它既是具体的,我们脑海里甚至能浮现出一架用纸折的梯子的形象,又是具有深意的,甚至影射了一种社会现象……感情真挚,这又是该文的另一特点,行文的自然和口语化创作保证了这种感情被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丝毫没有失真,“你曾经那么英俊”,就像面对着父
- 2014-05-28
在具体行文中,作者能够将作文材料与所选事例有机融合,一方面借出卷者之力,另一方面融自身的素养于文字中,使文章充实而具体。如作者概述第一则材料之后,马上举出谈迁的事例,鹰“向往东边天际的彩云”,“不顾饥寒风雨,毅然而上”,“纵使受伤,纵使落泪,在苍穹之下也无怨无悔”,谈迁“风雨兼程
- 2014-05-28
本文用英国诗人的句子开篇,点题,并分别以“猛虎”和“蔷薇”暗指两则材料,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猛虎、蔷薇分别代表什么,水到渠成的引出中心论点——“一个人的心中可能存在这看似矛盾的两面,但无论哪一面,只要自己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 2014-05-28
本文开篇便用一组对偶句,分别取意于第一则材料和第二则材料,展示两种不同的生活取向和价值选择,然后道出中心论点,“惟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的决定,便是无憾”。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然后详写庄子的事例,造语典雅厚重,再写嵇康在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用语简洁,一为“风骨”,
- 2014-05-28
本文以名言开篇,切中两则材料的交融点——“幸福”,然后以此为契机,探讨幸福观,即“一生无悔,足矣”,在此作者添加“我愿意”一句,在形上呼应材料,在意上引出主题,可谓一举两得。正文部分,作者以古人切入,先谈嵇康,以繁笔展示其不屈的一生,以“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为结,点明其
- 2014-05-28
作者简述两则材料,巧妙地嵌入“猛虎”与“蔷薇”的意象,在此基础上,笔锋一转,道出自己的观点,即“猛虎”“蔷薇”兼二为一。然后,作者围绕这一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最后,作者再次回扣材料,与前文形成呼应,重申观点,结构严谨自然。
- 2014-05-26
时间还在继续流淌,未来的道路,我们或许再无机会并肩前行,正如你那句潇洒的:“再见!”一样。现在,我只想忘记那些不愉快,只记得我们曾的美好……
- 2014-05-26
记得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写到,“必须一开始便对文本的异己性保持敏感,这种敏感既不涉及所谓的中立,亦不意味泯除自我,而是为自己的先存之见和固有理解让出块空地。”是的。
- 2014-05-26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他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
- 2014-05-26
电影最早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纵观中国电影史,表面上每年的票房累计大幅度上升,但导演人才资源的匮乏的问题,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 2014-05-26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 2014-05-26
乡早已不是曾经的破旧,如今,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也比比皆是,在清明节的宁静氛围里也显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个杂草横生的院子,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 2014-05-25
文章紧扣主题“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来行文,中心突出,但是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更深入地表达了对语文的热爱和期待。开篇点题,进而从儿时学语音、中学学文字的经验来说明语文的难学,最后提出新时代对语文的期待,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对于语文的感情,过去学语文的困难,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