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6-30
这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数码时代,珍存点滴》为题,先谈家中珍藏的外曾祖母照、父母的婚纱照等老照片所沉淀的温馨记忆,再描述数码时代照片虽多、生活记忆却被稀释的现实,在两个时代的对比中,自然而然地点出作品的主题。在作者看来,数据时代海量的照片是稀释生活记忆的原因,可说到
- 2014-06-30
文章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娓娓叙述阿锦幼时生活的温馨记忆。全文内容表面上叙写的是阿锦对黑白相册的翻阅和回忆,实际上是表达阿锦对那个日子清贫艰苦却充满父母疼爱的岁月的怀念和感慨。这一主题符合题目材料第一段中陈述的黑白相片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的内容。文章首尾呼应,细节描写生动形
- 2014-06-30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在讲述材料和一些人看法的基础上,开门见山表明了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即:“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起许多……记忆”。围绕这个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一是数码技术便于细致记录生活的过程,二是网络的双向性,便于人们分享和加深交流,阐述了数码技术比黑白技术时代的照片更能唤
- 2014-06-30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动人。在文字表达方面,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文章语言清晰流畅、准确有力,尤其是对“风光无两”、“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未艾”、“大
- 2014-06-30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是回忆的引子”,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用心体验”和“用心记录”生活,这
- 2014-06-28
从四季的缺失提炼出自然和人类共同的主题:顺时而动,选题立意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从自然界的气候异常,季节紊乱联想到人类成长的秩序和规律,联想丰富、有深意。站在人类的角度,深切地提出问题和警示,关注自然和人类命运,感情真实深切,有社会责任感。
- 2014-06-28
这世界需要你,不管是行在田畴的你,不管是敲出城市叮咚的你,也不管是平凡的……卑微而伟大的你我,都是缀缝世界的绵密针脚,都是落笔生花的笔触,都是曲声叮叮的音符,都是泼墨的绿荫里的点点光斑。你给予了世界生花的妙笔,你给予了世界油盐酱醋的美好、自得与惬意。与他人的人生交织这世界,绘作一
- 2014-06-28
文章描写了“我”对物理老师态度由“看她不起”到“恭恭敬敬”的态度转折,紧扣题意。“转折”是抽象的,作者赋予它生动的形象,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向读者展现了“我”的真情实感。作者开篇点明,对老师的礼貌是例行公事,结尾呼应,想要恭敬地鞠上一躬。
- 2014-06-24
生从传说入手,巧妙切入,简洁自然提出文章论点“关闭潘多拉”,为了证明该论点,考生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多次从反面举例,来证明不关闭潘多拉的危害性,素材丰富,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 2014-06-24
文章立意切合题意,将“善意”落脚于每个人身边,落脚于社会的每个阶层,可触可感。行文厚重充实,无脱离生活实际之感。
- 2014-06-24
本文立意高远,“一念之间的善”十分契合题意。之后考生用“请用你的善良……”作为分论点的固定句式,层层递进,突出了信任与爱的主题。此外,素材的嵌入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全文语言真诚恳切,打动人心。
- 2014-06-24
该文以“纯之风”为题,标题新颖,内涵丰富。然后三则典型素材,交相辉映,雄辩地证明了“播下纯的种子,传播正能量”的观点。该文采用并立式结构,思路清晰,段落整齐,醒目亮眼,全文一气呵成,论证有力,结构严谨,且文采斐然。
- 2014-06-24
思而知之,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思考赋予我们理性的思想和智慧,人们正是在思考中变得越来越明智,越来越成熟。
- 2014-06-24
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行就是实践,实践出真知,非实践无以明,非实践无以立,非实践无以用,讲的真是好。
- 2014-06-24
静而知之,只有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知晓自己内心的需求,只有保持心灵的宁静,才能造诣出伟大的杰作。
- 2014-06-24
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小作者认为答案并不唯一,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人,重要的事情也会发生改变。
- 2014-06-24
什么做重要?有没有一件事是独一无二,被整个世界和人类所认可最重要的事情呢?小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表达了对最重要的事情的疑惑。
- 2014-06-24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做人不是一朝一夕就学好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做人的重要性,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 2014-06-24
塞万提斯说过:失去财富是损失,失去朋友同样是损失,而失去勇气则是最大的损失。的确,失去什么都不要失掉勇气!
- 2014-06-24
一颗待估的钻石,到底是割还是不割,小作者提出了能为还是敢为的论点,以此通过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阐述了敢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