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作文专区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2013年01月29日 14:25编辑: 希和来源: 百度文库
导读: 寒假了,老师应该会布置很多寒假作业吧。不过这些寒假作业可能不会详细讲述答案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爱学习的你答对了吗?

  语文预习(或复习)(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将近

  3.(1)被(2)做(3)刻(4)因为(5)为了(6)当,在

  4.略,参看课后练习

  5.略。

  6.略,参看课文。

  7.(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

  (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8.(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

  (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

  (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9.略。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1.(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2.略。

1 2 3 4 5 6 7
推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