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 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和斗茶

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和斗茶

2012年07月04日 15:26 阅读次数:364
本文介绍了宋代点茶法的流行,以及斗茶的兴起。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

  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

  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

  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好像“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被称为“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

  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

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和斗茶

  宋辽茶具

  见于辽代张文藻墓壁画《童嬉图》。壁画右有四个人物,四人中间放茶碾一只,船形碾槽中有一碾轴。旁边有一个黑皮朱里圆形漆盘,盘内放有曲柄锯子、毛刷和绿色茶碾。盘的上方有茶炉,炉上坐一执壶。画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些茶碗、贮茶瓶等物。

  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烹茶用具和方式。

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和斗茶

  宋辽点茶

1 2 3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