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饮食常识 美食典故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本品甘寒,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且清热不碍胃,生津不恋邪。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入肺经,「清肺降火是其所能」(《本草求真》),可使肺气清肃,则热咳自除。兼能祛痰排脓,可用于肺痈吐腥臭脓痰。入胃经,能「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本草经疏》),凡「胃热火逆者宜之」(《本草匯》,适用于胃热呕哕。兼能利尿通淋,适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等。 1.治热病烦渴 本品「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本草经疏》)。其清热泻火之力不及石膏、知母,但清热不碍胃,生津不恋邪。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以之与麦冬、梨、荸荠、藕共取汁服,如五汁饮(《温病条辨》)。 2.治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本品入肺经,「清

  •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主治:清热泻火,收敛生肌。本品「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本草经疏》。清热泻火力强,为清气分实热之要药。主入肺、胃经,善「清肺胃之热」《本草害利》,适用于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等。煅后研末外用,寒凉之性大减,而收涩之力增强,能收湿、敛疮、生肌、止血,常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 1.治气分实热证 本品「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本草经》。故为清泻气分实热之要药。因其清热泻火力强,能使热清火除,则津液復而烦渴止。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邪正剧争,里热蒸迫,津液受伤所致的壮热,不恶寒,汗多、烦渴引饮、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若温热病气血两燔,症见高热、发斑者,常与玄参、知母等同用,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本品「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本草纲目》)长于疏散头面部之风热而治头面诸疾。因其疏散之力较弱,故解表剂少用。尤善治风热头痛及偏头痛,以及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目昏多泪。此外,尚能祛风止痛,可用于风湿痹痛。 1.治风热表证,头痛头晕 本品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微寒清热,能疏散肌表及头面之风热。可用于外感风热及风热上攻所致头痛头晕,齿龈肿痛等。因其疏散之力较弱,故解表剂少用。而长于止痛,尤善治头痛,「凡有风邪在头面者,俱可用」《本草新编》。以治风热头痛及偏头痛最为适宜,可与川芎、白芷、细辛等同用。 2.治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本品能疏散肝经之风热,而清利头目。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者,常与菊花、蝉蜕等同用

  •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升麻的功效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主治:本品味辛能散,微寒清热,能疏散外表之风热,发麻疹于隐秘之时,「化斑毒于延绵之际」《本草匯言》,常用于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阳毒发斑。入脾胃经,善解阳明之热毒,「升举脾虚下陷之清阳」《本草正义》。善治阳热毒诸证及中气下陷诸疾。 1.治发热头痛-外感发热 本品味辛能散,微寒清热,能「去伤风于皮肤,散髮热于肌肉」《本草蒙筌》。适用于风热表证,发热头痛等,常与葛根、柴胡等同用。因发表力弱,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皆宜,多作辅助药使用。 2.治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麻疹不透,阳毒发斑 本品辛散透疹,清解热毒。能透麻疹于瘾密之时,「化斑毒于延绵之际」《本草匯言》。若治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和剂局方》。治阳毒发斑,可与生石膏

  •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能疏风温于肌表,宣疹毒于周身,解热毒而利咽消肿,润肠燥而通利大便,兼能宣肺祛痰。凡风热、热毒所致诸疾皆宜。对风热表证而见咽喉肿痛,或咳痰不爽者较为适用,对热毒诸证兼有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 1、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见发热,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咯痰不爽 2、治麻疹初期或出疹不透,风疹瘙痒 3、治风热上攻或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痄腮,丹毒 牛蒡子配伍应用 1、牛蒡子配桔梗:牛蒡子善于疏散风热、宣肺利咽;桔梗善于开宣肺气,利咽开音,祛痰止咳。二者配伍,共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功,常用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咳嗽,痰出不爽者。 2、牛蒡子配连翘:牛蒡子善于疏散风热,解毒消肿;连翘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并能疏散风热。二者配伍

  • 藁本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藁本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藁本的功效 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本品味辛气温,上行升散,善达颠顶。「独入太阳,理风寒,其气雄壮,寒气郁于本经,头痛必用之药,颠顶痛非此不能除」《本草匯》。适用于外感风寒,循经上犯所致颠顶头痛。辛香温燥,能祛风湿而蠲痹止痛。适用于感受风寒湿所致肢体酸痛或风寒湿痹,身尽痛者。 1、治风寒湿邪犯表,头身疼痛明显者-风寒表证(感冒),颠顶疼痛 常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风寒头痛,颠顶痛甚,痛连齿颊者,可与羌活、苍术、川芎等同用,如神术散(《和剂局方》)。 2、治风寒湿痹,一身尽痛 藁本辛香温燥,能祛风湿而蠲痹止痛。常与羌活、防风、苍术等同用,如除风湿羌活汤(《内外伤辨惑论》)。 藁本常用配伍 藁本配羌活:二者均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二药相合,则药

  •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羌活的功效 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散寒,本品辛温苦燥,气味雄烈,主入足大阳膀胱经。「能上达颠顶,横行肢臂」《本草正义》。具有较强的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专主在表、在上之风寒湿邪。尤以洽风寒夹湿之表证,头痛项强;上半身之风湿痹痛,肩背酸痛者为佳。 1.治风寒夹湿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2.治风寒湿痹 症见肩项臂痛,举动艰难,手足麻木等,常与防风、姜黄、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杨氏家藏方》。 羌活配伍应用 1、羌活配白芷:两药均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羌活又善祛风胜湿,用治风寒感冒夹湿;白芷又能通窍止痛。两药配伍,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之力更强,主治风寒表证、痹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方如九味羌活汤。 2、羌

  •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香薷的功效 主治: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证: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湿祛暑而和中,故香薷善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证,常配伍厚朴、扁豆同用,如香薷饮。 2、用于水肿脚气: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发越阳气,入肺启上源,以利水消肿。用于小便不利及脚气水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朮同用,如薷朮丸。 香薷配伍应用 香薷配白术:香薷辛温芳香,归肺、胃经,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白术甘苦而温,既能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两药合用,可增强祛湿、利水之功,且能宣散外邪,主治水肿、脚气、风水水肿。方如薷术丸 香薷配白扁:豆香薷辛温芳香,入中焦,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白扁豆味甘健脾,化湿解暑。两药配伍,解表化湿

  •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炙甘草汤的功效 组方:炙甘草(12克)、人参(6克)、桂枝(6克)、大枣(10克)、生姜(6克)、阿胶(6克)、生地黄(48克)、麻仁(10克)、麦冬(6克) 主治: 气虚血少、脉结代、心动悸、胸闷气短、舌光少苔。 虚劳肺痿、乾咳无痰、或喀痰不爽、痰中带血、虚烦失眠、自汗盗汗、咽乾口燥、便乾、脉虚数。 适用病人: 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徵、B -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徵、风湿性心臟病、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心阴阳俱虚证者,治以滋阴养血,温阳益气。 炙甘草汤方解 方中炙甘草益气化阳,生血化阴,善治气血阴阳俱虚,为君药。 气虚者,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虚,助炙甘草补气;阳虚者,以桂枝、生姜

  • 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区别
    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区别

    颜色不同 桑寄生茎灰棕色或红棕色;叶黄棕色、黄绿色或棕色。 槲寄生茎黄棕色或棕色;叶黄棕色。 分布地区不同 桑寄生是华南、江南、西南地区药材流通的主流产品,槲寄生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主流品种。 槲皮素含量不同 桑寄生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槲寄生的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槲寄生不含槲皮素,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亦是区别桑寄生与槲寄生,确保桑寄生质量的方法之一) 性味不同 桑寄生和槲寄生虽同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能,但性味稍有不同,桑寄生为苦、甘,平,而槲寄生为苦,平,应区别使用。

    标签: 中药药材食谱
  •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

    品种不同 茯苓属于真菌类,是多孔菌科的寄生植物,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拔葜 (Smilax glbra Roxb.) 的块茎。 外观不同 茯苓的根部形状为一节一节的,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节状,同时还有一些小须根长在上面。而且切开之后里面的横切面是白色的,类似于豆腐的颜色。 茯苓外表颜色一般是呈黄褐色,切开之后里面横切面显示为淡黄色。 功效不同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肺、脾经,其功效包括利水渗湿、利尿,可改善记忆力,还有帮助镇静的功效,对于拉肚子、遗精患者来说,也很有帮助。 土茯苓的主要用在清热解毒,治疗皮肤疾病,如湿疹、疮疡等。《本草纲目》搜风解毒汤是代表方。

    标签: 中药药材食谱
  • 白术和苍术的区别
    白术和苍术的区别

    外观不同 中药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莖,表面要不俺为灰黃色或是灰棕色,是多年生草本,有瘤状突起及纵皱,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 苍术也称赤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故而分茅苍术和北苍术。具有气味浓烈,清香异常,断面色黄,有红色点状结晶物质(朱砂点)特征。 味道不同 白术味甘而苦,炒后焦香,香气入脾,甘能补益,能健脾胃,促进食欲,消食健脾方面白术略胜一筹。 苍术气味辛辣香燥,可发散风寒在表,迅速燥解脾胃湿滞,煺除风寒感冒之发热,散出湿邪困脾,本经说到的除热作用以苍术见长。 功效不同 白术白术味甘,微苦,甘入脾胃,是补脾的第一要药,着名健脾利水方剂四君子汤,就以白术作为主药。四肢水肿满胀,以白术作为主药,是不二之选。 苍术化湿,

  • 白术和茯苓一起搭配有什么效果
    白术和茯苓一起搭配有什么效果

    白术和茯苓一起搭配有什么效果 白术和茯苓都是中医中常用的健脾祛湿药,而且茯苓、白朮配伍应用,古已有之,名曰茯苓汤,出自《景岳全书》。 茯苓甘淡渗利,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白朮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茯苓以利水渗湿为主;白朮以健脾燥湿为要。二葯伍用,一渗一健,水湿则有出路,故脾可健、湿可除、肿可消、饮可化,诸恙悉除。 白术和茯苓怎么搭配吃 白术茯苓瘦肉汤 材料:党参15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陈皮5克、生薏仁15克、熟薏仁15克、瘦肉适量 做法: 1、先将瘦肉洗净,切开汆水,其他药材洗净。 2、将所有材料一个齐放入锅中,加水。 3、先以大火煮沸,水沸后转小火再煮2小时。 4、最后,加盐调味后即可。 茯苓白

    标签: 中药药材食谱
  • 生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生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制作方法不同 白朮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是为生白朮。 麸炒白朮依《中国药典》进行炮製,将密炙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待麦麸冒烟时加入白朮片,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时,取出,筛去密炙麸皮,放凉。 颜色不同 生白术为黄白色不规则的薄片,片面散有棕色油点,质坚气清香。 炒过的白术表面呈深黄色,偶见焦斑,有焦香气。 功效不同 生白术具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能为主;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 麸炒白术主要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用于脾胃不合,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标签: 中药药材食谱
  • 白术和什么煲汤比较好祛湿
    白术和什么煲汤比较好祛湿

    白术陈皮猪肚汤 材料:陈皮6克、白朮20克、鲜猪肚1个、打碎春砂仁6克及生姜4片 做法:猪肚洗净飞水,刮去白膜,连同白朮、陈皮及生姜放入瓦煲,加清水10碗,大火煮沸后改慢火煮2小时,再加入春砂仁稍滚片刻,加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具健脾祛湿及健脾燥湿开胃功效。 茯苓白术冬瓜薏仁汤 材料:冬瓜700克、茯苓30克、白术50克、生熟薏仁38克、黄豆38克、腰果140克、姜几片、水2.5升、盐适量 做法: 1.全部材料洗干净。 2.冬瓜切块。 3.大火煲滚水后,放入全部材料。 4.水再滚起后,转慢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完成。 功效:茯苓白术冬瓜薏仁汤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的功效,有标本兼治之功,脾胃的消化功能良好,湿气自然更易排走。

  • 白术和什么搭配健脾胃祛湿效果好
    白术和什么搭配健脾胃祛湿效果好

    白术祛湿中药配伍 1、痰饮内停,表现胸胁满闷,咳嗽气短,晕眩心悸,常选白术配桂枝、茯苓、甘草同用;若水饮内停,上犯清窍,引起头昏目眩,常配合泽泻合用。 2、脾虚水湿不运,引致水肿,白术每与桂枝、茯苓、猪苓、泽泻同用;若为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常配合附子、生姜、茯苓等同用。 3、白术适用于肢体重着,关节酸痛的湿痹(如风湿痛、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常与薏苡仁、木瓜、防己等同用。若痹証寒湿现象明显,须加用附子。 白术祛湿食疗方 茯苓白术冬瓜薏仁汤 材料:冬瓜700克、茯苓30克、白术50克、生熟薏仁38克、黄豆38克、腰果140克、姜几片、水2.5升、盐适量 做法: 1.全部材料洗干净。 2.冬瓜切块。 3.大火煲滚水后,放入全部材料。 4.水再滚

  • 痛风按摩哪个部位有效止痛
    痛风按摩哪个部位有效止痛

    肾俞穴 位置:位于腰线最明显的地方,即是嵴椎两侧,第二腰椎的位置。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次,1次约20下。 保健功效:补肾滋阴、补气、排毒。 委中穴 位置:位于膝关节连接处后方,属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次,1次约20下。 保健功效:促进代谢、排毒。 小贴士:除了以指腹按压委中穴外,亦可以透过将脚打直、身体向前弯的方式,刺激委中穴。 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处。 按摩方式:早晚按压2次,1次约20下。 保健功效:除湿通络、缓解关节肿胀及疼痛。 小贴士:三阴交穴是脾、肝、肾3条经络交会的穴位。

  • 人参养荣汤的功效作用
    人参养荣汤的功效作用

    人参养荣汤功效主治 组成:人参8克、白朮8克、黄耆8克、甘草8克、陈皮8克、肉桂8克、当归8克、熟地黄6克、五味子6克、茯苓6克、远志4克、白芍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 主治:气血两虚、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心虚惊悸、食少作泻、咽干唇燥、妇女月经不调、舌淡、脉细弱。 现代应用:本方补血,改善心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用于低血压、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慢性骨髓炎、结核病、心律不整、慢性肾炎、经闭、产后病后体虚、脱髮、遗精、阴萎。 方解: 此手少阴手足太阴气血药也。熟地归芍养血之品,参耆苓朮甘草陈皮补气之品,血不足而补其气,此阳生则阴长之义,且参耆五味,所以补肺,甘陈苓朮,所以健脾,归芍所以养肝,熟地所以滋肾,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桂心能导诸药入营生血,五臟交养互益,故能统治诸病,而其要则归于养荣也。

  • 中药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组成:本方中人参、黄耆补气。当归补血。白术、炙甘草、木香、生姜补脾胃。茯苓、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宁心安神。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引起的健忘、心悸、失眠、盗汗、嗜卧少食;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同时也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白带、血崩、月经淋沥不止等证。 方解: 方是健脾与养心并重的方剂,也是益气补血的方剂。心主血,脾统血,劳伤心脾,脾虚血少,则心失所养而益虚,因而出现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健忘,体倦等症;脾虚气弱,不能统血,则产生崩漏下血。方中参、朮、苓、草健脾益气,辅黄耆以增强益气之效;当归、枣仁、圆肉、远志、补血养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生姜开胃进食,大枣补脾和胃,益气调营,并能益血止血,养心安神。生姜得大枣,可缓和其刺激之性,大枣得生姜,可防止气壅致胀之偏,姜枣相配,能增进食欲,帮

  • 四神汤可以天天喝吗
    四神汤可以天天喝吗

    四神汤可以天天喝吗 四神汤是一道药性比较温和的药性药膳,具有温脾、健胃、补肾、利湿的效果,非常适合消化不良、体弱疲劳者,对于有需要的人群来说可以每天喝一次四神汤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四神汤的功效 1. 延年益寿 四神汤对脾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把先天之本顾好,并持续补充后天之本,自然能延年益寿。特别是其中的茯苓,不仅可补脾胃,还能安心神,让人精神变好,从而长久保持健康。 2. 稳定血糖 对于血糖过高的人,用四神汤代饭可帮助降低血糖,并逐渐恢復体力(但由于它是药膳,不建议频繁代饭食用)。 3. 排湿气、美容 四神汤有良好的排湿气效果。坊间认为四神汤可美容,也是针对体内湿气重导致的皮肤问题,如湿盛引起的水肿、长斑、长湿疹和青春痘等。 同时,因四神汤有补脾胃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