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贴灸出水珠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有些人可能体内寒湿比较大,艾灸之后有水出来,另外一方面的可能是艾烟倒流,之后皮肤出汗导致的,两种情况都有可能的,不过有些人发现刚开始艾灸有水珠产生,艾灸时间久了就没有了,之后过段时间又有了,所以艾灸一定要讲究坚持的。
另外有些人在使用艾艾贴后会有水泡出现后,一般有轻微疼痛,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痛感。遇到水泡后,不用害怕,可以继续在水泡的位置手拿艾艾贴施灸,也可在旁边贴灸,数次后水泡就会自行溃破。 溃破后仍然可以继续施灸直到结痂,结痂后还可以施灸,这时会有液体状的物质从痂体下渗透出来。以上的种种表现均为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而流出来的液体状物质也大多为人体瘀滞的废物,这些废物的不断流出会加速身体的康复。
1、关元穴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5、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6、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中医方面认为,这个穴位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只要按摩或艾灸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疾病减轻或消除其功效功效数不胜数。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