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会热,但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代表炎热天气的到来,但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每年的6月21日前后(6月20日~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即为夏至。有谚语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三伏天才是一年中最热最闷的时候,所以俗话说“热在三伏”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1、梅雨季节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2、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3、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黑夜逐日变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4、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夏至之后相关部门需关注雨水对交通、旅游等的不利影响,做好相应防范工作;工作在途中也请谨慎慢行,及时关注路况和天气变化。
1、定时饮水
夏天防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及时补充水分,要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可以消耗,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开水和茶水,但应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影响。
2、多吃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
含水量高的蔬菜有:冬瓜、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含水量高的水果有:西瓜、柠檬、橙子、梨。炎炎夏日是人体抵抗力最虚弱的时刻,这时候就需要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水分以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还要多吃肉类食物,如鸡、鸭、鹅、鱼,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3、不要剧烈运动
夏天是人体体温最高的时候,而此时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来休息,会导致血压降低的发生,有可能还会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休克昏倒等症状。要预防此事件的发生,就应在剧烈运动后做些小运动量的动作,使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才可停下来休息。
4、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
要保持室内外的温差不要太大,5度以内最适宜,因为人体本身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如果长期待在空调下,而室内外的温差过大,骤冷骤热反差很大,会使人体调节功能紊乱。
5、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
夏天最好不要外出,等到晚上最阴凉的时候才出去走走,如果非得外出就要做好防护措施。如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点防晒品。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