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是baby的重要口粮之一,冲泡奶粉自然也是每个爸爸妈妈必学的技能,本来抱着倒热水+倒奶粉谁不会的心态,可往往发现“咦,怎会结块?怎有气泡?宝宝为啥不爱吃我泡的奶”......是呀,为啥不爱吃?你冲泡的奶粉到底发生了什么?
1/冲调水温不当有的爸妈认为幼小的宝宝抵抗力差,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都要经过高温消毒,奶粉也应该用沸水冲调才对,这种想法可是不对的哟。
首先,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使宝宝营养不足;
其次,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无法被消化吸收,宝宝容易积食上火。
另外,奶瓶的材质不同,虽然有的耐高温,不管哪种,均不建议开水直接注入奶瓶。
那既然水温不能太高,低点行吗?
答案当然是:不行!水温偏低,奶粉不易泡化,直接影响奶粉的溶解,同样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婴儿奶粉都有冲调说明书,在冲调奶粉之前,别忘了多瞧两眼。虽说不同牌子的奶粉有不同的配比说明,但一般来说都是用40℃左右的温水冲较好。
那怎么控制水温呢?方法很简单,冲调奶粉时,可以用手腕内侧皮肤测温,以感觉温热而不烫手为宜(部分有经验的妈咪说因为手部温度感觉比口腔的高,最好比温热稍微热一点),也可先将1/3的凉开水和2/3的热开水混合,然后放入适量奶粉摇匀。
2/冲调比例不当新闻报道曾经提到过,有新手妈妈因为母乳偏少要给孩子加奶粉,但她又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每次冲奶粉,都会多加一大勺,把奶泡得浓浓的,没想到宝宝出生两个月了,体重却一直没增加,咨询了医生才知道原来是奶过浓惹的祸。
为什么不能给婴儿喂太浓的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奶粉中主要是酪蛋白,不易消化。若过浓,轻则出现消化不良、大便干燥,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坏死性出血性小肠炎。当然,奶粉冲得太稀也不行,宝宝容易出现营养缺乏,导致个头小、消瘦等情况。
一般来说,按照奶粉表明的标准比例冲泡是最合理的,但也可以根据自家宝宝的特殊情况来进行微调。如何才能浓淡得宜,这就要靠爸妈们细心地观察了。
比如,开始时可以稍多加水,然后观察宝宝是否老是短时间内就哭闹着要吃,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大便正常或略干,而宝宝经常哭闹有饥饿想吃的表现,那就是奶粉太稀,宝宝营养不够,可以稍加浓一些;如果宝宝没有老想再吃的表现,而大便过稀并有奶瓣,那就是牛奶太浓,宝宝消化不好,就得适当将调稀一些。
不要忽视量勺,绝大部分的奶粉包装自带的量勺(不同牌子的奶粉,勺子可能也会不同),舀到奶粉后用一把干净的刀把勺上的奶粉刮平既为一勺。如果奶粉包装盒里有这样的抹平工具,是最好的了。
3/冲调顺序不当奶粉冲调的正确次序是,先将水烧开,晾至40-60℃,取合适水量,注入奶瓶,将奶粉加入到温水中。
但很多新手爸妈们都是把奶粉先放入奶瓶内,再用温水冲泡,这样的次序可是会导致奶粉冲调不均匀,出现结块、溶解不充分的问题。
其次,次序不对还影响奶粉浓度。奶瓶外边都会有刻度线,如果先加奶再加水,最后仍然是到刻度线的话,其实奶已经过浓了。最正确的应该是加入水后,再加奶粉,搅拌成奶液后,稍微涨出刻度线,这就是合适的浓度啦。
4/搅拌过度通常给宝宝冲奶粉都是直接用奶瓶冲的,在水中加入正确量取的奶粉量后,为使奶粉溶解更加均匀不结团,需要稍微进行左右摇晃助溶。
但有些新手爸爸没这耐心,会比较粗鲁的摇晃奶粉,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摇晃,甚至于找根筷子类的大力搅拌。虽说搅拌不会令奶粉营养流失,但是会产生其它让宝宝不舒服的问题。在冲奶粉时大力摇晃或者用筷子搅拌,更多的空气趁机混入奶液中,从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宝宝喝了容易胀气吐奶。
正确做法是: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在水平面上旋转。速度不宜太快,不产生气泡为宜。或者放在俩手掌心中间,前后滚动搓。
若产生气泡,静置等气泡消失再给宝宝饮用。
其它
切忌将已冲调好的奶粉再次煮沸。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切忌自行增加奶粉的浓度及添加辅助品。因为这样会增加婴儿的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便秘或腹泻,严重的还会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更不可将药物加到奶粉中给婴儿服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