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府方面在双“11”过后,将大多渠道奶粉限购在两三罐,中国政府方面,也对奶粉进口明确限制,一次不能超过10公斤。
然而这一措施并没什么用,因为代购商完全可以将货物分批邮寄。
那么,事实的真相真是这样?仅仅一个双“11”,就让澳洲奶粉脱销了?
根据调查,澳大利亚奶粉在超市买不到的情况并不是在双“11”前后才出现,而是早在两个月之前已出现。
笔者根据相关分析师和媒体记者给出的调查,总结了澳大利亚奶粉脱销系炒作的前因后果。
1、澳大利亚当地超市员工是“帮凶”
据当地报道调查,超市的员工成为代购抢购的一部分。当地市民表示,曾在超市快下班的时候,目睹一名超市员工将两箱婴幼儿奶粉拿去结账。
而在超市缺货的奶粉在网购平台上却很齐全,只是价格高出超市,甚至翻倍。
2、双“11”过后网店奶粉仍断货
天猫双“11”期间,奶粉在食品类中是销量冠军,但是记者搜索发现,尽管双“11”已经过去一周时间,但出售澳大利亚奶粉的网店内很多单品仍然显示售罄,像爱他美、可瑞康等知名品牌显示的为“预售”状态。
3、当地消费者愤怒,政府采取限购措施
大面积的断货致使当地消费者十分不满,甚至是愤怒,为此,生产商只能像消费者们道歉。
澳大利亚的大部分超市都已贴上中文的“限购令”,明确规定国人限购2-8罐不等。澳大利亚各大药店甚至实名登记限购一罐。
4、代购脱销属情理之中
近年来,海外代购一直存在,自新西兰乳品问题出现后,国内消费者将消费目标转向澳大利亚,加上近年来代购发展势头迅猛,代购脱销事件其实有迹可循,是情理之中的事。
1、国人青睐欧洲奶粉,仅三成进口奶源来自澳大利亚
按照当前中国进口奶源数据,只有3成的进口奶源来自澳大利也,7成来自欧洲,中国消费者更青睐于欧洲奶粉,而对于奶粉的选择,消费者也会比一般的食品更加谨慎,所谓的代购脱销或促销,对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影响并不大。
2、全球处于奶制品危机状态
在“双十一”来临之前,全球乳品市场就已经处在萧条期,市场拉动缺乏后劲,也不排除有个别投资者利用“双十一”对澳大利亚奶粉进行炒作,“澳大利亚奶粉的情况更加不可能影响全球奶粉的价格。
3、营销噱头
乳业研究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宋亮认为,代购奶粉致脱销事件本身有较大的炒作成分,是由一群企图让澳奶粉在中国打开销路的投资者制造的营销噱头。
为了证实情况,记者采访了澳大利亚乳业局媒体及公关部负责人马克·皮尔斯,他表示,澳大利亚乳业局方面目前并没有接到任何有关中国双“11”导致澳大利亚奶粉脱销的报告。
超市相关的“限购令”措施,也并非澳大利亚乳业局作出的要求,只是部分超市自主采取的。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