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辛,温。入肺、脾、肾、膀胱经。
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尤为治寒凝气滞、胸腹诸痛之要药。下达肾与膀胱,能温下元,散冷气,缩尿止遗,适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遗尿不止。
1.治寒凝气滞证-少腹冷痛,脘腹痞满者
本品味辛行散,性温祛寒。「诸冷能除,凡气堪顺」(《本草蒙筌》)。「凡病之属气而涉寒者皆可治」(《本草思辨录》)。尤为治寒凝气滞,胸腹诸痛之要药,每与沈香相须为用。若治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者,常与沉香、肉桂、香附等同用,如暖脐膏《中国药典》)。治肝经寒凝气滞,少腹痛引睪丸,偏坠肿胀者,常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圣济总录》)。治疗经寒腹痛,常与香附、木香、当归等配伍,如乌药汤(《济阴纲目》)。
2.治尿频,遗尿
本品性温,下达肾与膀胱,能温下元,散冷气,缩尿止遗。适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遗尿不止,常与益智仁、山药配伍,如缩泉丸(《魏氏家藏方》
1、乌药配益智仁:乌药辛开温通,上走脾、肺,顺气降逆,散寒止痛,向下达于肾与膀胱,以温下元,调下焦冷气;益智仁辛温芳香,既能温补肾阳,收敛固涩、缩小便,又能温胃逐寒,暖脾止泻、摄涎唾。乌药以行散为主,益智仁以温补收涩为要。两药相伍,一散一收,温下元、散寒邪、补脾肾、缩小便之力益彰。用以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等。
2、乌药配香附:乌药辛开温通,顺气降逆,散寒止痛,温下元,调下焦冷气;香附辛散苦降,不寒不热,善于理气开郁,又能入血分,故有人称其为「血中气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香附善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香附以行血分为主;乌药专走气分为要。香附偏于疏肝理气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两药伍用,共奏行气消胀、散寒止痛之效。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腹满胀痛、肠鸣腹泻。
3、乌药配木香:乌药辛温开通,理气散寒止痛;木香辛散苦降,芳香化湿,能理叁焦之气,尤善行脾胃气滞。乌药长于温散下焦寒湿,木香长于行脾胃气滞。两药配伍,理气化湿,散寒止痛。用以治疗脾胃寒湿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暖气、不思饮食。
4、乌药配沉香:乌药辛开温通,上走脾肺而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下达肾与膀胱而温下元,调下焦冷气,既能通理上下诸气,理气散寒,行气止痛,又温下元逐寒湿而缩小便;沉香辛苦芳香,功专行散,能醒脾开胃,祛湿化浊,行气止痛,且本品入于肾经纳气以平喘。两药相配,同走气分,下达下焦,共奏降逆行滞,醒牌散寒之功。
1.调节胃肠运动作用
乌药水煎液1g生药/ml灌胃家兔,可提高家兔胃电幅度和频率,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作用潜伏期为30分鐘,持续时间达2小时;乌药挥发油溶液1g生药/ml灌胃家兔,可降低家兔肠道的收缩振幅和频率,呈现抑制趋势。乌药醇提物20g/kg及乌药水提物20、10g/kg皮下注射,可促进小鼠胃肠收缩,降低甲基橙胃残留率,增大小肠炭末推进率。
2.镇痛、抗炎作用
乌药水提液和醇提水溶液5、10g/kg灌胃给药,可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水提液20g/kg和醇提液10、20g/kg腹腔注射时可抑制酒石酸锑钾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镇痛作用;水提物、醇提物20g/kg灌胃给药均能对抗混合致炎剂所致的小鼠耳肿胀;乌药正丁醇提取物20g/kg连续灌胃3天,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抗炎作用。
气虚、内热者忌服。
阴虚内热之病,不宜服。
孕妇慎用。
本品有耗气之弊,不宜超量、久服。
1乌药羊肉汤
材料:乌药10克,羊肉100克,高良姜10克,白芍25克,香附8克,生姜、葱、黄酒、花椒、白糖、盐各适量。
做法:
1、将乌药、高良姜、白芍、香附、花椒研末,装人纱布袋中,放人砂锅内。
2、羊肉洗净,切小块,入砂锅,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炖至羊肉烂熟时,加人生姜、葱、黄酒、白糖,煮1~2沸,取出纱布袋,加入盐即可。
用法:食肉饮汤。每日1剂。由母乳服食即可。
功效:本汤功能温脾散寒,益气补肾。
2茴香乌药汤
处方:茴香(炒,研)钱许,乌药2钱,吴茱萸(汤泡)3或5或7分,破故纸(炒,研)钱许,川萆薢5钱,木瓜2钱,木香钱许,砂仁钱许,荔枝核(炒,研)5钱。
用法:亦可浸酒服。 或加猪胞(炙,研)钱许;痛引腰嵴,加牛膝、杜仲;寒甚,可加肉桂5分至1钱;虚甚,可加人参。
禁忌:郁久成热者,不宜服之。
来源:《顾松园医镜》卷十叁
功效:主治疝气病初感寒邪或寒湿兼感,未郁为热者。
3乌药顺气汤
组成:叁棱8分,蓬术8分,卜子8分,白芥子8分,玄胡索8分,枳壳8分,青皮8分,乌药8分,红花7分,香附4分。
用法:水煎,稍冷服。
功效:主治痧气内攻。
来源《痧胀玉衡》卷下。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