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热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结。主咽喉肿痛;咳壅咳喘;瘰疬结核;疟母癓瘕;痈肿疮毒。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药理作用:本品含鸢尾甙、鸢尾黄酮甙、鸢尾黄酮等。
射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病毒、ECHO11)也有抑制作用;有抗炎作用;并有解热及止痛作用。
用于咽喉肿痛。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痰,消肿。可单用,捣汁含咽,或以醋研汁噙,引涎出即可;亦可与黄芩、桔梗、甘草等同用。
用于痰盛咳喘。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清热化痰药同用,如射干马兜铃汤;适当配伍也可用治寒痰气喘,咳嗽痰多等症,应与细辛、生姜、半夏等温肺化痰药配伍,如射干麻黄汤。
1. 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2. 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
3. 其他应用: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
(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
(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敷,极有效。
治喉痹:㈠射干,细锉。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㈡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烂取汁吞下,动大腑即解。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医方大成论》)
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袖珍方》)
治伤寒热病,喉中闭塞不通:生乌扇一斤(切),猪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喉中,稍稍咽之取瘥。(《千金方》)
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治乳痈初肿: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蜜调服。极有效。(《永类钤方》)
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为丸。每服二钱,饭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治水蛊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阴疝肿刺:鬼扇细捣绞汁,服如鸡子,即下水。(《补缺肘后方》)
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9克,麻黄12克,生姜12克,细辛9克,紫菀9克,冬花9克,五味子13克,大枣3枚,半夏15克;煎服法同上方。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有毒。又载:“久服令人虚”,“多服泻人”。
毒理试验:LD50小鼠灌服射于乙醇提取物的LD50为67.8g/kg。射干的LD50虽然较大,说明毒性不是很大,但临床使用射干还是有明显消化道反应的。
临床观察有小毒。不宜大剂量服用,也不宜长期服用。临床剂量稍大有滑肠便稀甚至水泻反应。使用时要问清病人的大便情况,有慢性肠炎经常便溏的病人不宜使用。即使大便正常的病人。用l5g以上也可能使大便次数增多。用30g以上,有胃痛、腹痛反应。在使用射干时,宜多加入和胃理气药,以保护胃肠功能。
不良反应:久服令人虚。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射干急性毒性很小,其醇提取物给小鼠灌服的半数致死量为66.78g/kg;对家兔注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射干副作用较小,临床曾有服用本品致泻的报道,但尚无中毒的报道。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