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身体是一个循环系统,因此能透过按压穴位的方式,针对人体内的12条筋络走向进行治疗,却让民众时常纳闷为何中医常有「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状况,其实是透过穴位对症下药。帮助身体排湿的穴位,分为手部、腹部、脚以及头部穴位,按压每个穴位皆有助于体内循环。 方式:以拇指腹进行,只须持续轻微按压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胀、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压过度导致疼痛。 频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续约3至5分钟。
腹部
中脘穴:当腹部感到胀气不适时,可从肚脐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于缓解肠胃不适,更能够促进吸收与肠胃蠕动。
足三里穴:可从膝盖的外膝窝往下四指手指宽的距离,找出「足三里穴」,不仅能保健肠胃,更是除湿第一大穴。 丰隆穴:从脚掌的外踝到膝盖中间的位置,找出「丰隆穴」,经常按摩有助于去湿化痰。
头部
百会穴:头部有许多穴位汇集,可从头顶正中央找出「百会穴」,倘若感到头部沉重,或头皮有肿胀感的人,可透过按压此穴位提神、防晕、促进新陈代谢。湿气较重的人,按压时的痠度也会特别明显。
手部
合谷穴:手部穴位位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又称「合谷穴」,按压有助于缓解湿气造成的精神不济,同时也能解决头痛等相关问题。 曲池穴:手肘关节中间的「曲池穴」,也有助于身体洩热。
许多人会将运动视为排除湿气的解方,甚至以提升运动强度、大量排汗来加速去除体内湿气,但此举反而容易因为汗液分泌出的盐分、电解质、矿物质等阻塞毛细孔,若没有即时擦干,就容易引发皮肤问题。 尤其是体内湿气重的人,容易因湿气而难以散热,皮肤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会加速毛囊阻塞而引发皮肤过敏、毛囊炎、红疹以及湿疹等皮肤病症。 有类似问题的民众,吴正一建议,夏天运动少许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发皮肤问题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可能引发心衰竭的危险。
另一个隐形的皮肤杀手,就是当民众在有冷气房的室内运动空间时,流出来的汗,可能伴随着冷气或电扇的风自然风干,会让人有种没流汗的错觉,但此举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盐分、电解质、矿物质阻塞毛细孔。 无论运动或劳动,只要告一段落,就马上将汗擦干,最好能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爽。此外,也唿吁运动流汗排湿之余,别忘了喝水或适时补充等渗透压的运动饮料。
现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态,也容易造成湿气难以排除。不仅运动量减少,下肢肌肉也会煺化,进而导致身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中医师建议,可透过强化下肢与核心肌群的运动,提升基础代谢率,进而加快体内湿气的排除。
比体温稍高即可泡脚与泡澡的方式,其实概念上相同,主要透过外在温度让身体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环,同时间去除体内湿气。以泡脚为例,度过忙碌的一天后,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导致双腿水肿,透过适当温度的水泡脚,能够促进双脚血液循环,自然有助于消水肿,以及出汗排湿。 泡脚与泡澡的水温该如何拿捏?中医师建议,只需要比人体体温高一点,大约维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温无须太烫,太烫不仅伤身体,也不舒服。
每当感到头或身体沉重时,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内(阴面)、外(阳面)侧的中间位置,进行轻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将累积在皮表的毒素、淤积物去除。但中医师叮咛,必须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会造成皮肤受损或发炎。 另一种刮痧方式,需透过他人帮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进行刮痧,但须注意避开嵴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轻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时间,中医师建议尽量选在每天工作完、準备休息前进行,透过刮痧去处皮表的毒素后,经过睡眠更有助于身体循环。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