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龙水
洗龙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一般的说法,海南四面环海,老百姓们对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认为屈原投江后变成了龙神,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出来活动,这天所有的水也就变成龙水。人们洗龙水可以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洗龙水的地点和方式可以不同,海边的人到海里洗,河边的人到河里洗,不靠河湖大海就在家中洗。既不靠近海也不傍河湖的地区,人们洗龙水的方式更加奇特,会去野外采来5种花草特别是野菠萝花(另外几种也有说是鸡屎藤、百日红、艾草、菖蒲、灯笼草),等到中午12点时辰,就将花草泡在温水中洗澡,特别是小孩是一定要洗这种泡花草的龙水。海南西北部儋州一带的客家人,称端午节这一天的洗浴为“洗勒草”,实际上就是将一些具有清热、消炎、解毒、祛风作用的草药放入水中,人在洗浴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药疗。
挂艾草、点红泥
而在海南,每到端午节中午12时前,家家户户都会用艾叶、菖蒲等煮上一锅水给小孩淋浴,保佑身体健康。还有些地方则有端午“点红泥”的习俗,洗完龙水后,老人们掏出一包红黄(也就是雄黄)的粉末或是雄黄酒,用手指挑上一些,或者和了水,抹在孩子们的眉心、肚脐、手掌和脚掌上,剩下的撒在各个墙角,以驱走毒虫。而在端午节前夕,每家每户都会买好艾草、百日红、灯笼草、牙菜、鸡屎藤等,两三枝为一小束挷起来挂在门两边,或几支艾草插在门口,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
不送粽
在海南岛西南部分市县,乐东县,东方市,有些地方还有一个“不送粽子”的习俗。人们从五月初四上午就开始包粽子,一般都是在中午前包好。相传农历五月初四包粽子,是为了在农历五月初五把煮好的粽子拿来“祭祀”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在这里,粽子是不能随便送人的。若这一年哪户人家有家人离世,这户人家端午节是不可以包粽子的,这种情况亲朋好友才能给他们送粽子。
赛龙舟赛龙舟的来历一说是端午时节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一说楚人在屈原投江当日竞相划船去相救,另一说则是人们竞渡龙舟来驱赶鱼群,以防它们食屈原之体。与大陆城市不同,海南沿海地区的赛龙舟可是在大海里进行得十分有趣,如果内地的游客前来游玩还可以尽情体验一番其不同之处。在海南,河流、大海里,都是赛龙舟的好场地。船头令旗,船尾擂鼓。齐心齐力划桨击水,争先恐后破浪向前。岸上水里锣鼓声、呐喊声、号子声、助威声,一幅声色俱烈的阳刚画面。
祭祖
“做公”其实就是祭祖,海南琼北地区有端午节祭祖的习俗。端午节当天早晨,人们就准备好鸡、蛋、五花肉、鱼、酒、米饭等上香祭祖。做公习俗是世代相传的,无论节日大小,人们总不会忘记祭拜逝去的先人。
系五彩绳五月初一,东方市民为了迎接端午节即将来临,每家每户都会到市场上买“五彩线”回去给家里的小孩系上,以图个吉利。相传,生母给孩子系“五彩线”代表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从各方面来共同抵御灾病,以保健康平安。一般五彩线都是系在的孩子的手臂、脚趾头、手指头上,等到五月初五洗过“龙水”才可以脱掉。染指甲在定安、琼中等部分市县,端午节会给女孩子染指甲。把指甲花捣碎,放在指甲上,再用特有的叶子包住,用包粽子的麻绳绑好。关于端午染指甲,还有着这样一句俗语“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
游公
在海南陵水的部分地方,村民还会自行组织“游公”活动,即抬出本村的“公”(在陵水,基本上每村都有镇守本村的神像,当地人俗称为“公”。)安放在渔船上在陵河下游巡游,据老一辈的人说这是为了驱赶河里不干净的“东西”。部分村子甚至“游公洗澡”,煞是夺人眼球,充满了地方特色。
立鸡蛋
海南部分地区有立鸡蛋的习俗。相传端午节当天正午,是阳刚正气汇集之极,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可直竖在地上。如果在端午节当天正午的时侯能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未来的这一年会有好运的到来。其实原理是于端午节当天,当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引力与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两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从而作用在鸡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来。
躲端午
在东方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还有“躲午”避灾的说法。传说,五月初五的中午是个不吉利的时段,这个时间未满周岁的孩子要到姥姥家过端午,称为“躲午”,意为有外公外婆的保护,即躲开妖魔鬼怪的侵害。
放风筝
万宁放风筝活动具有历史传统,和乐乐群村端午节有放蜈蚣风筝的传统。端午节前后是最佳时间,尤其端午节那天更热闹。人们祭罢祖先、吃过节饭,洗过艾水浴,便群出郊外观看放风筝。
喝鹧鸪凉茶
五月游山玩水的人,挡不住热气的侵袭,喜欢喝鹧鸪茶解渴消暑。鹧鸪茶是解渴消暑的佳品。而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海南人在食用香糯可口的粽子时,也会配上鹧鸪茶来解腻。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海南人也不例外。海南粽子以“定安黑猪肉粽、儋州洛基粽、澄迈瑞溪粽、万宁和乐粽”四大门派为主。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