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研制的五石散是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就收录在《伤寒杂病论》之中,主要是用来治疗伤寒症。
而到了后来曹操的女婿改进了五石散,并服用五石散,用来壮阳。据何晏自己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并觉神明开朗”。用现在的话,服此药可以使人精神倍儿爽。自此服食“五石散”的恶习,从此风靡开来,从一个文人的小圈子,扩散到士大夫阶层,并风靡于那个年代。它从一个隐蔽的房中术,羞答答不好说出口的壮阳药,成了让人神往的补肾保健药(远超如今的肾宝),进而演化成了流行时尚。
到了竹林七贤这会,聚众嗑药已经是他们的每日生活内容,已经成了一种仪式。这些名士食用了五石散会有一些什么反应呢?
首先,吃了药之后不能躺下,得赶紧活动、锻炼身体,让血液快速流通,这个叫“行散”,否则性命不保。于是,经常能见到魏晋名士披头散发,赤脚狂奔,这就是吃药之后的“行散”。
其次,要“行散”,其实就是要散热,要泻火,因此不能穿厚衣服、吃热东西,而且还得穿单衣、吃凉东西,越凉越好。为什么呢?因为药性燥热,必须用寒冷之物与之中和,否则就会把自己的内脏烧坏。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基本上都是宽敞的衣服,这个也是所谓“行散”的必然选择。
隆冬时节,身体内犹如火炙,到了夏天,穿单衣都觉得难受,所以夏天竹林七贤们都基本不穿衣了,赤裸裸的在竹林底下,犹感觉燥热难受。于是能看到一堆人裸奔,远远看去以为他们是在搞基,一伙同性恋在聚会。
魏晋时期因为五石散中毒得怪病乃至毒死的,比比皆是。就算是所谓的调理与行散充分,都有后遗症——就是舌头萎缩、痈疽、后背溃烂,有人中毒之后舌头出现问题无法说话,有人浑身溃烂、脓疮遍体,有的直接七窍流血、一命呜呼,有人脑子坏了,成了一个神经病!
有个叫裴秀(地图绘制的鼻祖,首席专家)的嗑药后,脱光衣服,满世界裸奔,喝酒,发现都解决不了问题,就大泼凉水,最后,裴秀就这样死了。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