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弱视,是指单眼或两眼视力低于正常,又无内外眼器质性改变,经配戴眼镜仍低于0.9。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
全国大约有3000万人患弱视。斜视和弱视可以互相影响,斜视可导致弱视,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它们共同特点是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眼科专家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斜视和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3~6岁治疗效果最好,7~12岁较差,13~16岁更差,成人则无法治愈了。
弱视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弱视;有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多病、头部外伤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包扎眼睛引起的弱视,但大多数是由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
眼的视力下降是不知不觉的,而且常是一只眼视力正常,另一只不正常,因孩子小,不会告诉父母。为此,3~14岁的儿童要定期检查视力,即每年一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弱视治疗方法很多,如散瞳验光配镜、传统健眼遮盖疗法、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红胶片遮盖法等。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弱视治疗效果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的效果越好。三四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训练最适宜,如果错过了这时机,到了12岁,由于视觉发育趋于成熟,治疗起来就困难了,如果进入成年,治疗弱视则基本无望。
1、斜视性弱视
发生在单眼,患儿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常见于四岁以下发病的单眼恒定性斜视患儿,其由于大脑皮质主动抑制斜眼的视觉冲动,长期抑制形成弱视,视觉抑制和弱视只是量的差别,一般为斜眼注射时可以解除抑制,而弱视则为持续性视力减退。斜视发生的年龄越早,产生的抑制越快,弱视的程度越深。
2.、屈光参差性弱视
因两眼不同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两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两眼屈光相并300度以上者,屈光度较高常形成弱视和斜视。以至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央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这类弱视的性质和斜视性弱视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分弱视是原发于屈光参差,还是继发于斜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配戴眼镜,可以预防。
3、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眼性,发生在高度近视、近视及散光而未戴矫正眼镜的儿童或成年人,多数近视在600度以上,远视在500度以上,散光≥200度或兼有散光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并无双眼物像融合机能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时配戴适当的眼镜,视力可逐渐提高。
4、废用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儿期,由于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因眼睑手术后遮盖时间太长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妨碍或阻断黄斑接受形觉刺激,因而产生了弱视,故又称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或器质性弱视
由于出生时黄斑出血,导致锥细胞排列不规则,在婴儿出生后双眼形成以前发生,因而预后不好。有些虽然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能查出明显的病变,目前仍认为属器质性病变,因现有检查方法不能发现,此型为恒定性弱视,治疗无效。
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弱视的危害远远大于近视,因为单纯近视的儿童,看远模糊,看近清楚,视觉细胞和神经还能受到外界物象的刺激而不会衰退,而弱视则不同,由于视觉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如果不及时防治,视力便会永久低下。
1、 形成斜视. 单眼的弱视容易形成斜视。视觉细胞和神经长期脱离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如果不及时防治,视力便会永久低下,成为单眼视觉,长此以往,必然会加重健眼的负担,视力逐渐衰退,弱视眼也会发展成斜视。
2、视力低下. 弱视眼视力差,与近视不同,弱视戴眼镜仍看不清,这也是弱视的主要危害。会造成儿童学习和生活不便。并且会造成孩子终身视力低下。
3、 学习不好. 弱视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因视力低下,孩子课堂质量差,学习内容无法看清楚,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孩子的自信。4,无立体视. 弱视导致孩子立体视觉缺陷,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在弱视儿童眼里,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影响孩子的前途。
4、 发育不良. 弱视可造成孩子发育不良,据研究表明,弱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弱视儿童会比同龄孩子个矮,这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5、性格孤僻. 弱视可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弱视儿童每天面对模糊的影像,大脑接受的信息有别于正常儿童;同时孩子也能从别人的评价中知道自己与人不同,会容易形成其性格孤僻,自卑,不利于健康心理形成。
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弱视是有希望治好的。
由于某种原因,患孩自幼视力很差,但眼睛外表看来与正常人一样,但无论戴什么眼镜视力总达不到0.9,这种眼病通常称为“弱视”。我国有3亿多儿童,估计有1000多万儿童患有弱视。这些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对国家的建设和个人的前途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家长如怀疑自己的孩子视力有异常,应及早请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检查和治疗。
弱视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屈光不正(远视、近视和散光)长期未获矫正,其次是斜视。因此,当你发现孩子有视力不良的迹象,如喜欢眯眼、皱眉、歪头、喜欢近距离视物,或诉说视力不佳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如果有“斗鸡眼”更不应延误诊治。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成人后则治疗基本无望了。有人说“长大了就会好了”或者“长大了才医治”是极端错误的。弱视有很多治疗方法,如遮盖法、后像法、闪烁红光法,视觉刺激仪法,氦-氖激光治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等。医生根据患孩的屈光不正程度配戴眼镜后,对不同类型弱视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家长应配合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治疗才能取得如期效果。近来,市面上出现有一种所谓“不用戴眼镜,能治疗近视、远视、弱视和斜视的治疗器”,不论大人小孩疗效达99.9%,这是不科学的。
相关文章
一但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与孩子一起积极进行弱视治疗。首先是为孩子配眼镜,应每天坚持戴镜,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如弱视治疗仪时训练,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1、弱视的临床特征
弱视的典型临床表现:最佳矫正视力不能达到0.9;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有光觉异常和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低下;P-VEP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为了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和病变部位,国内学者在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以正弦条栅刺激所引起的稳态VEP做指标,绘制对比敏感度曲线,可表明斜视性弱视高频区下降陡峭;屈光参差性弱视各空间频率均明显下降;非弱视眼较正常儿童眼曲线低平。
应用FM100色彩试验、D-15色盘试验和俞自萍色盲图进行检查,发现弱视眼有色觉功能异常,异常率为52.0%;其中88.0%为蓝黄色觉功能异常,12.0%为红绿色觉异常。应用脑电功率谱进行测定,发现弱视儿童大脑枕部视区功能活动比正常儿童减低。应用静态视野技术和光摆试验进行检查,发现弱视眼黄斑光敏感度降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对侧眼黄斑敏感度也较正常低,相对性传入性瞳孔缺陷占34.29%。
2、弱视的治疗
弱视的治疗效果除与弱视的程度、类型及注视性质有关外,尚与发病年龄及开始治疗年龄有关,即发现及开始治疗弱视的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弱视的治疗应在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眼镜的基础上,根据弱视的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初诊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订治疗方法。治疗弱视的常用方法包括:遮盖疗法、后象疗法、红色滤光片法、视觉生理刺激疗法、压抑疗法、闪烁光疗法、氦氖激光疗法、海丁格光刷疗法和同视机治疗法。
由于各种方法的疗效有限,国内医院常采用2或3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其效果较单一疗法明显。文献报道,对接受综合疗法的367例(619只眼)弱视儿童进行随访观察3年余,治愈率分别为轻度弱视者91.01%,中度弱视者78.09%,重度弱视者16.67%;中心注视者80.97%,旁中心注视者37.72%;屈光不正性弱视者74.87%,屈光参差性弱视者70.59%,斜视性弱视者41.01%,形觉剥夺性弱视者25%;总治愈率68.98%。
90年代初,国外开始采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弱视患儿,效果良好,弱视眼视力提高,对比敏感度增强,注视暗点缩小,P-VEP P100潜伏期缩短。近2年来,国内医院开始试用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或思利巴(国内研制产品)治疗儿童弱视,连续口服思利巴3个月后,大龄弱视患儿视力改善,P-VEP P100和N75潜伏期缩短,P100振幅提高;连续口服左旋多巴联合卡比多巴3个月后,弱视眼视力提高者占88.89%,注视暗点消失眼占73.07%,暗点缩小眼占23.07%,融合功能改善者占22.78%,立体视觉恢复者占16.67%。
长期以来,年龄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弱视患者常被认为治愈基本无望,近2年来,国内医院试用肌肉注射胞二磷胆碱治疗9岁以上大龄弱视患儿,随访6个月,发现矫正视力显著提高,但与遮盖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联合遮盖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的效果更佳。
弱视的药物治疗,在国内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观察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有关最佳剂量、用药时间、剂型改进、远期疗效及其治疗机制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多数读者都能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如果要进一步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却不免有些困难。
“近视”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简单地说,近视就是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专业上将它定义为“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那么,“远视”是否也可以简单推断为看远物清楚,看近物模糊呢?其实不然。所谓远视,即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虚像。因此,远视眼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
在学校体检和门诊中,我们往往能发现不少视力不佳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常常认为是近视所致,并顺理成章地将之归罪于看电视和打游戏机等。其实,造成小儿视力差的原因很复杂。学龄前儿童视力不佳多数是因为远视,而非近视。初生儿由于眼球长度较小,往往存在200―300度的远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长度逐步增加,远视度数就会减少,慢慢转为正视。不过,眼球的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小孩3-4岁视力已达1.0,而有的上了小学视力仍达不到正常标准。
4-6周岁的儿童,一旦发现视力在0.6―0.8之间,甚至0.5,扩瞳验光存在100-200度的远视,家长和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如孩子无明显不适,也不必戴镜。但如果孩子存在弱视或内斜视,则应及时扩瞳验光、佩戴眼镜,以免病情加剧。
常常有家长来咨询:“我们的孩子患有远视(或近视),同时还有弱视,怎么办?”部分家长甚至将远视、近视与弱视混为一谈。这样,近年来所谓的“弱视儿童”数量呈增长趋势,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弱视是经专科医生检查后,未发现眼部异常,戴了眼镜后的视力仍达不到0.9的病症。很多患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儿童,虽然裸眼视力较差,但戴镜之后视力可得到矫正,这就不能称为弱视。当然,也有部分患儿戴镜后视力不能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排除验光误差的因素,则有患弱视的可能,特别在一些伴有斜视或眼球震颤的患儿中多见。在这种情况下,除给孩子戴镜治疗,更重要的是,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孩子进行必要的弱视训练。
怀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妈妈,艰辛的怀孕过程已经过去一半了。怀孕第21周时,胎儿发育的更加完善了,妈妈们这时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对日后的生产有很大帮助。这一周的营养也同样很重要。本文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怀孕21周胎儿的发育情况、怀孕21周孕妇的身体变化、怀孕21周准爸爸注意事项、
宝宝1岁2个月一般开始学走路,可以扶着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来了,虽然走得不稳,爸妈不要急哦,1岁2个月的宝宝虽然不愿意开口说话,但是可以有意的听懂爸爸妈妈的一些词了,仔细观察宝宝的成长变化,心里别提多开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脚冰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