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来了绘本故事讲述了丽兹因为第一次幼儿园与妈妈们分开,马大哈妈妈常常忘记来接丽兹,让丽兹很伤心的故事。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与妈妈瞬间的分离,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妈妈们快来给宝宝们讲讲这个故事,不能做一个马大哈妈妈哟!
妈妈来了绘本读后感:
孩子总有很多种害怕。有时他们怕黑;有时他们怕痛;有时他们怕蛇、怕蚊子、怕老鼠,或者其他猛兽;有时他们还怕独自睡觉、怕独自在家、怕独自外出,或者独自跟陌生人打交道。《妈妈来了……》里的丽兹,怕的是放学后妈妈忘记来接自己,把自己弄丢。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如果妈妈不害怕,孩子(胎儿)通常也不会感觉到害怕。有趣的是,孩子一旦出生,身体上与妈妈完成了分离,他们(婴儿)就可以自己产生各种各样的害怕了。幸运的是,害怕是可以被安抚的。当妈妈或其他照看者观察到孩子正处在某种害怕之中,比如他们在哭或者被吓得呆住了,大人通常只需要抱起他们,把他们放在自己温暖的怀中,轻轻拍或抚摸他们的后背,轻言细语地与他们说话,孩子的害怕似乎总是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妈妈来了……》里的丽兹也是这样。丽兹的害怕因分离而起,只不过,婴儿与妈妈的分离是身体上的,而要上学的丽兹所面对的,是心理上与妈妈的分离。丽兹的害怕情绪也是妈妈安抚好的,只不过,安抚婴儿,动作比语言有效,而安抚大一些的孩子,语言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丽兹的妈妈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当有些东西找回来时,就会欢欣鼓舞地“把丽兹的脸亲个遍”。在这个阶段,和妈妈发色相似的丽兹与妈妈是非常亲密的。书中,妈妈背着丽兹在雨中奔跑的画面里,丽兹看起来几乎就完全和妈妈融合在了一起。因此,那个时候的丽兹对妈妈爱丢东西这一毛病,只觉得有趣而不是害怕。
然而,担心自己被妈妈弄丢的害怕情绪,因买
书包一事被触发。买书包意味着一个新的成长阶段的到来,上学意味着要和妈妈有更长时间的分离——这种因为要与妈妈分离而被触发的害怕和担忧,被心理学家命名为分离焦虑。
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明显的,因此他们可能更容易做出“我不想去上学”“我害怕离开妈妈”之类的表达,而丽兹的分离焦虑则更隐晦一些,它需要被某些事件、某些情境所激发。在买书包(为上学做准备)的过程中,丽兹听到了一则孩子找妈妈的信息,于是就引发她产生“妈妈是可能把孩子弄丢的”的联想,而且恰巧她自己的妈妈就是一个很容易弄丢东西的妈妈,这使得丽兹的分离焦虑被激起,并在后来逐渐升级。
适合年龄:
3-6岁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