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24日报道:23日,由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七届妇幼保健普陀论坛暨2021妇幼保健与产科危重疾病诊治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吴乾渝巡视员、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邓海巨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的近300名医务人员参加论坛。
郎景和院士指出,目前我国人口少子化加快、老龄化加剧、经济主力人口收缩的格局,前景不容乐观。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相应的母婴安全挑战也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出生缺陷的总发生率已达5.6%,大约每30秒钟就会诞生一个缺陷儿,‘三孩政策’的背景下,要特别关注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和由此带来的出生缺陷增加的问题。”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指出,从妇产科学和生理角度考虑,23-28岁年龄是生育的最佳时期,“三孩政策”出台后,会导致35岁以上高龄产妇的比例更高,一方面要提倡和鼓励婚育夫妻转变“晚婚晚育”观念,尽早安排生育计划;另一方面,专业机构要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也就是通过遗传咨询、营养干预等一级预防手段,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通过产前诊断、宫内治疗等二级预防手段,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并通过新生儿筛查等三级预防手段,加强对出生缺陷儿的及时治疗。
“预防和干预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概率的有效方法。”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狄文指出,临床优生、环境优生、基础优生、社会优生共同组成了优生的完整体系,从临床优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应用一系列临床医疗优生措施,预防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个体的出生。对此,狄文教授特别强调了婚前、孕前、孕期的优生咨询和产前检查、诊断的重要性。
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程蔚蔚、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笑天、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应豪等妇产科领域的专家,围绕妇幼保健服务体系能力与能级的提升,聚焦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等热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论坛主席、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院长赵德强表示,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群健康水平改善,特别是“三孩政策”到来后,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服务能力都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普陀区妇婴保健院连续七年举办妇幼保健普陀论坛,邀请全国妇幼领域顶尖专家,围绕妇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程管理进行交流和讨论,就是希望对总结妇幼保健工作实践成果、创建新时代妇幼保健工作新模式、提升妇幼健康水平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