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婴育儿宝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很多人都说,当了妈之后,才知道“丧偶式育儿”真的不是一句玩笑。
生娃前,老公的任务是工作赚钱,生娃后,老公还是工作赚钱,而妈妈则要负担起关于孩子的一切琐事。
这一点,从孩子对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呼喊之中足以窥得。
那么孩子究竟有多爱喊妈呢?我们先来看看网友们的回答:
@ 云山雀:一坐在车里,我家孩子就像上了发条似的,妈,妈,妈叫个不停,问问这问问那,一秒钟都不闲着,吵得我头都要炸了!
@ 爱吃葡萄籽:“我儿子三岁,上厕所必须把在屋头的人挨着喊完,表示:妈妈,我要上厕所。如果我不表态,他就可以一直喊我。”
@小丢麻麻:我家二宝,从早上起床穿衣服到晚上睡觉,所有的事情都要喊妈妈,现在都8岁了,一点不独立,最近一听到他的声音我就很崩溃!
孩子爱喊妈妈是一种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小时候,这种声音在大人听来很是悦耳。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后还是习惯于遇事“喊妈妈”,这种不独立的体现让很多妈妈都非常头疼。
不久前,一位妈妈就因为总是被自己7岁的儿子呼叫,而咬牙与其签订了一份条约,这份《不喊妈条约》被传上网络之后,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为图清净,母子签订《不喊妈条约》,看清最后一条,网友:早该如此
这位妈妈来自成都,平常在家工作。
随着暑假的到来,宝妈的工作经常被放假在家的儿子打断,实在难忍儿子一会一句“妈妈”的呼喊,宝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和儿子签订条约。
在这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里,妈妈对儿子提出了几点要求。
例如学习上遇到难题要先解决问题,而不是率先喊妈,生活中也一样,每天做事前后需要准备哪些东西,条约里已列好,照着执行就可以,不要喊妈。
宝妈表示自己制定这份条约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能够独立一些,不要过于依赖大人,这样对他今后的成长也会有好处。
妈妈此举让儿子感到很新奇,他看完这些条例后,果断地签名按手印,表示自己答应合作。
就这样,儿子的暑假生活在条约的制约下开始了。
令宝妈感到欣慰的是,儿子竟然十分守约,说不喊妈就不喊妈,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按照条约里规定的一项项执行,凡事都尽量自己完成。
宝妈的方式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更有人留意到条约最后一项内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爸爸回来“喊爸”。
大家表示早该如此了,毕竟育儿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哪能每天只喊妈妈不喊爸爸。
“最后一条是亮点啊,让爸爸们也尝尝脑袋瓜崩溃的滋味。”
“这个方法不错,可以效仿一下,但前提得孩子配合。”
“我也得给我女儿制定条约了,整体在家喊妈妈喊奶奶,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依赖我们已经成习惯了。”
孩子遇事爱喊爸妈,家长应当如何应对?
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自强,凡事自己能拿出主意,而不是依赖父母。
事实上,孩子遇事爱喊爸妈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父母在以往和孩子的相处中,并没有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
当孩子发出请求后,家人的及时满足让孩子渐渐形成了依赖的习惯,而父母一面抱怨一面又去满足孩子,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自立。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就要坚定态度,做到真正的放手。
文中宝妈制定条约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长可以进行效仿,但这里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让“喊爸”成为“喊妈”的替代。
育儿小贴士
想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父母在日常相处时就要和孩子建立规则感,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轻易地去满足孩子。
有时候将问题抛给孩子比直接为孩子解决问题更有助于他们发展。
你家孩子平常在家爱“喊妈”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我,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