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刚开始怀孕的时候,我妈紧张兮兮地给我打了好几通电话,告诉我一些怀孕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那时候因为年轻所以无惧,觉得母亲过于在意,那么多女人怀孕生产,有几个如她这般注意这个注意那个的?然而不久之后经历的一些事情使我转变了思想。
身边一个怀孕8个月的朋友,在家里抬床时不小心碰到了肚子,导致自己流产。还有一个朋友怀了二胎,马上就到预产期了,到医院产检时医生说孩子脐带绕颈,生产过的朋友都知道,脐带绕颈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这个朋友并没介意,也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提前住院接受剖腹产。可是就在预产期的前两天,孩子因绕颈胎死腹中。这两件事给了我不少的冲击,我开始正视自己怀孕的事情,也开始买一些孕产的书籍来看,从这时候开始,我慢慢接受了科学育儿的理念。
很多所谓的“迷信”其实都是胎教
前段时间表妹检查出来怀孕三个月,姨妈听说之后,紧张地给表妹打电话:“孕妇怀孕的忌讳有很多,你可千万要注意,不能用剪刀类的,不能搬床铺沙发,不能看到火,不然孩子会长红痣……”表妹听大姨这样说觉得啼笑皆非,觉得大姨过于小心翼翼,而且老年人的思维里总有一些迷信的东西,然而,这些真的仅仅只是古老传说的迷信吗?
有一本书名字叫《斯瑟蒂克胎教法》,这本书里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子吃了某种药物后,竟然能够回忆起自己在母亲腹中时的一些情况,他在回忆时说:“我感觉到母亲的心脏带着清晰悦耳的声音,在一下一下搏动,这时我听到很多人的笑声,喊叫声,还听到小号的吹奏声……”
后来询问了男子的母亲才知道,男子在母亲听说孕妇生孩子之前参加狂欢节之类的活动能使自己提前分娩,于是经常参加那样的活动。
看到这里似乎觉得很神奇,一个胎儿怎么可能有在母体里的回忆呢?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胎教了。
那么我们再来回想前面大姨跟妹妹说的话,虽然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迷信的因素在里面,但其实也不泛许多有益的暗示,比如不让用剪刀无疑是害怕不小心伤害到自己,不能搬动床铺沙发,显然是害怕如我那个朋友一样,不小心撞到肚子导致孩子流产;那么针对“不能看到火”这件事,显然是害怕孕妇看到令自己恐惧的东西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我记得自己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看一部灾难片,看到高潮部分就感觉肚子里的孩子闹腾特别厉害,于是我把电视关了,自己平复了一下心情,肚子里的孩子也开始安静下来了。
瑞士学者认为,胎儿在母亲体内,母体与环境的关系所产生的作用,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成熟。他们明确指出,胎宝宝具有感受能力,并能接受准父母对他(她)所实施的胎教。
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他(她)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母体内外的信息。他(她)能感知母亲的心跳,甚至还能“体察”母亲的情绪和精神活动,所以母亲的情绪时刻影响着胎儿的情绪,那些关于怀孕时的“迷信”说法,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孕妈妈一定不要不放在心上。
胎教怎么做合适?
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个阶段的胎儿都有
那个阶段
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操之过急则会拔苗助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不会有太大的成果,所以对于胎教这件事,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只要是对胎儿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归入胎教的范畴。大到怀孕前的准备、环境的改善、情绪的调节,小到听音乐、散步、和宝宝说悄悄话,都是胎教的内容。
优质的精子:
前几天跟一个久违的朋友聚会,中国人久未见面总是喜欢把酒言欢,然而他却坚持不喝酒,理由是妻子正在备孕期间,自己提前半年就开始戒烟戒酒,保证精子的优质。
我们常常会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看到男女主角由于酒精的作用,同房导致怀孕,很多人就以为喝了酒之后有了孩子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但是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备孕父母,都如我那个朋友一样开始注重起孩子的优生优育,父母的健康情况直接影响着精子的质量。
被酒精侵扰过的精子,不能创造健康的新生命,因为酒精会使精子和卵子失去平衡,加速老化,影响胎儿健康。
而抽烟,不光会对男性的精子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妻子健康。丈夫吸烟,妻子也会跟随吸入“二手烟”,二手烟也会影响到妻子的卵子质量,让备孕更加困难,对于备孕成功的孕妈来说,长期吸入二手烟,还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
怀孕4个月左右
,准妈妈就需准备好胎教用的相关用品,如童话故事书、胎教音乐磁带等等。
怀孕5个月起
,就可以对胎宝宝实施音乐胎教了。
怀孕6~7个月的时候
,可以安排几首胎教音乐轮流播放给胎儿听。同时,父母还可以与胎儿讲话或唱歌给胎儿听。怀孕6个月后上抚摸课,可用手轻压胎儿或轻拍胎儿,每天两次,每次5~10分钟。
这里要注意,做音乐胎教的时候,最好是定时做,一般每天早晚,刚开始时可以3-5分钟,等胎儿慢慢长大一点,可以逐渐增加时间,15分钟左右为宜,同时最好是有一两首音乐是经常播放的,不要更换,这样孩子即能养成固定的生物钟习惯,又能在出生以后哭闹时给他听他熟悉的旋律,会让他更有安全感。
当然了,在做胎教音乐的时候,孕妇也要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放松身心,均匀呼吸,也可以轻轻拍拍肚子,跟孩子说一下:“宝宝,我们要开始听音乐了。”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从而养成听音乐的习惯。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