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资讯>宝宝学说话也不是张口即来,需要一个过程;妈妈最容易疏忽这些事

宝宝学说话也不是张口即来,需要一个过程;妈妈最容易疏忽这些事

2021年07月11日 08:20阅读次数:4078
宝宝的哭声就是为了交流,他能够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自己:我饿了、我尿了、我不舒服了、我想要妈妈抱抱了……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虽然宝宝…

原标题:宝宝学说话也不是张口即来,需要一个过程;妈妈最容易疏忽这些事

图片源自网络

前两天晚上,2岁10月龄的小宝临睡前和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视频聊天。

“爸爸,你在做什么?”

“我还在工作啊!”

“你吃饭了吗?”

“哦,我工作完就去吃了。”

“爸爸去吃饭吧,饿了没劲儿工作呢!”

“好吧,我等下就去吃了。宝宝先睡吧!”

“爸爸,你的朋友还在吗?”

“哦,那些叔叔们已经下班走了。”

“哦!那你不是要孤单了?”

……

我在旁边听着,感动之余还有些奇怪,“孤单”这样的词,小小的他,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是啊,孩子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大大的惊喜、惊奇亦或是感动。就像这春天的花花草草,在某个瞬间忽然绽放一树的灿烂,但也许仅仅是一个晚上的“雨疏风骤”,转瞬间花落叶出,一片翠绿渗人心脾。

图片源自网络

我家小宝的语言能力还是发展的很健康的。在现在的年龄,正确的表达自己,抒发一些情感,背背诗、唱唱歌,以及和大宝之间偶尔的插诨打科也不落下风。

其实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真的离不开家长的谆谆教导。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叽叽喳喳,说话像“小大人”一般,不仅表达正确,还常常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而有的孩子却不善言辞,到了人前立即闷闷的不做声响。

孩子的不同表现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只有作为家长的不断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才可能让宝宝的语言表达准确、流利,即便是随便聊天,也不会让气氛忽然尬尴,无法进行下去。

图片源自网络

【襁褓时期,应该这样和宝宝交流】

每个新生的宝宝,在出生的瞬间就开始与世界对话,与妈妈对话。

没错,就是他的哭声。

宝宝的哭声就是为了交流,他能够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自己:我饿了、我尿了、我不舒服了、我想要妈妈抱抱了……

相信所有的新手妈妈经过一周左右对宝宝哭声的茫然无措,就能够很快理解宝宝的哭声是在诠释着什么情绪,并且能够从一堆宝宝的哭声中迅速判断出自家宝宝的声音。即便在外人听来,宝宝的哭声都是一样的。

3月龄左右的婴儿,已经可以流利的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可是宝宝语言发展的一种重要预兆哦。咿呀声意味着宝宝在利用自己的声音和父母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并且在发出咿呀声时可能还伴有身体动作。

4到9月龄的宝宝咿呀声开始发生改变,他可以发出一些类似“妈”、“奶”之类无意识的称呼,不过也足够妈妈们开心好一阵了。

9月龄以后,宝宝会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应,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宝宝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

这个时期,妈妈作为宝宝最重要的陪护人,千万不要以为宝宝还不会说话,就静静地陪伴好了。

要知道语言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父母,尤其是妈妈在这个时期要与宝宝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同时要与宝宝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如在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出外散步等时候要对孩子说:宝宝现在要吃奶啦、妈妈要给宝宝换尿布啦、妈妈带宝宝去外面玩吧……

只有妈妈把宝宝当做可以交流的个体,对他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时还会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宝宝发音,这样就可以给宝宝树立交流的榜样。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可以吸取词语信息,并在大脑中进行存储。

图片源自网络

【1岁左右的宝宝,这样交流最有效】

1岁左右宝宝开始有意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这个时候的家长要给宝宝创造温暖、轻松的说话环境;但不要不顾宝宝的情感,强迫宝宝说话或表演。

父母要演示在同别人谈话时注意别人的眼睛和嘴,这样一方面让宝宝明白目光交流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宝宝正确发音。

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要让他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表达清楚,父母要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语,虽然宝宝可能并不一定当时重复,但他会记住,下次可能就会正确地说了。

另外宝宝可能会在一些情境中使用一些字或者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字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当宝宝至少能说50个字时,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宝宝的词汇量,而阅读是不错的选择,为宝宝朗读适合的绘本,或给宝宝讲故事。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容易被爸爸妈妈疏忽的。

在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发音不准,比如会将“吃”说成“七”,会说“大西子、小脑虎(大狮子、小老虎)”等等,这些搞笑的发音确实会让人忍俊不禁,觉得宝宝好可爱,也正因为如此,妈妈可能会不经意的去学着宝宝的发音,然后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哈哈大笑。

可是,父母想过宝宝的想法吗?

宝宝是无法理解大人因为喜欢他、觉得他可爱才模仿他、笑他的;他们完全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要笑,有些敏感的宝宝甚至会觉得是爸爸妈妈在取笑他的错误,这样会使得宝宝感到丢脸难堪。这样宝宝下次就可能不敢再在家长面前说话了。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正确是很常见的,等到宝宝的发音器官发展逐渐成熟,再加上父母正确的发音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的正确。因此,父母最正确的做法是不动声色、用正确的发音重新复述一遍宝宝的意思就好。

图片源自网络

【2-3岁是宝宝的语言井喷期,父母要这样做才能有效帮助宝宝哦】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能使用语言与他人交谈,知道怎样问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描述一件事情的始末……。

在这个时期家庭成员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接触,使孩子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习运用语言。

不过父母千万不要在宝宝语言发展中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哦!

例如,宝宝想喝水,还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水杯,妈妈立即就把水杯拿过来,还替宝宝讲话:“宝宝要喝水,是不是?”

还有宝宝讲话讲了一半的时候,或者正在考虑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家长直接接口把宝宝未说的话说完了,把宝宝没有表达清楚的意思表达了。

宝宝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他们难免会比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虽然妈妈能够对于宝宝的动作、表情能够很快地了解到宝宝的需要,但是妈妈直接把宝宝的需求表达了,满足了,那么慢慢的,宝宝也就变得懒于张口了,语言发展自然缓慢。

在宝宝学说话的最初阶段,家长应该要创设条件让宝宝多说,而不是抢话。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但不要给宝宝施加压力,鼓励宝宝自己表达。等时间长一点,宝宝意识到不用嘴巴表达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自觉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了。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些宝宝可能是跟着老人长大了,可是有些老人可能会疏于和宝宝交流,为了让宝宝不乱跑,更多的时候让宝宝坐在电视机旁边打发时光。

这样的宝宝,语言发展可能就会受到限制。

不是说隔代育儿不好,毕竟作为一个家庭中坚力量的父母正处在人生拼搏的阶段,人在江湖更多的是身不由己,想要分分秒秒来陪伴宝宝成长也成为一种奢谈。

但是即便如此,为了宝宝更好的发展,也不要疏忽每天和宝宝交流一会儿,哪怕是10分钟、5分钟,陪宝宝说说话,如果不在一个城市就打打电话、视频通话都可以啊!办法总比困难多,想要宝宝各个方面都发展均衡,有谁能够替代父母呢?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