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资讯>斩获8所世界名校offer,17岁少女凭什么成为天才?

斩获8所世界名校offer,17岁少女凭什么成为天才?

2021年06月29日 10:24阅读次数:2428
百万妈妈关注@米粒妈频道美妈都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原标题:斩获8所世界名校offer,17岁少女凭什么成为天才?

文 | 米粒妈

每年高考结束后,米粒妈都很期待放榜之日。

毕竟作为一枚普娃的妈,围观下牛娃也是老母亲的一种刚需。

这不,最近米粒妈又挖到了一枚“宝藏”少女——丁雯琪。

丁雯琪不仅是今年中国大陆8个麻省理工录取生之一,而且还是安徽首个麻省理工的录取生。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同时接到8所世界名校的橄榄枝。

这8所世界名校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华威大学。

到底是怎样出色的成绩,才能一举获得8所世界名校的青睐?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AP美国大学预修课上,她8门课程皆满分。

在SAT2全球统考上,单科满分800 ,她数学和物理双满分,化学也取得760的高分。

至于被称为“美国高考”的ACT,满分36,她首考成绩就有34分。

而满分120分的托福,她也考了114分。

看着这份“近乎满分”的成绩单,米粒妈深刻明白了什么是“学霸与学神”的区别。

虽然成绩牛逼,但丁雯琪可不是书呆子。

17岁的她能歌善舞,钢琴十级、古典舞十级,芭蕾舞跳了7年,还精通书法篆刻。

此外,她还“身兼数职”,既是学生会副主席,又是数学竞赛社团副主席,还是极客社社长。

如此遍地开花的天才少女,到底是怎么修炼而成呢?

初期:父母陪打地基

米粒妈觉得,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童年、青春期及成人期。

其中,可以把童年视为人生的地基。

如何帮孩子打好地基?是父母这阶段最主要的功课。

丁雯琪并非天生神童,小时候也是个生性贪玩、做事三分钟热度的孩子。

为雕琢出美玉,父母给她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又是书法,又是跳舞,又是钢琴等等。

面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丁雯琪曾一度非常抵触,她不明白:

为什么别的小孩在看漫画,我却要对着钢琴比划?为什么别的小孩在玩游戏,我却要耍书法和舞艺?

发现女儿的消极情绪后,丁妈妈开始大刀阔斧为女儿减压,只保留了女儿相对感兴趣且表现不错的培训班。

随后持续不断开导女儿,先是告诉女儿:“这些好玩着呢,是你还没练到那个点!”

为了体会到“真正好玩的乐趣”,丁雯琪在父母“再坚持一下”的鼓励中越走越远。

随着自己表现越来越优秀,接收到的赞美越来越多,丁雯琪终于明白:才艺不是负担,而是通往热爱和学会坚持的大门。

上小学后,丁妈妈就将重点从才艺培训转到学习习惯的培养。

丁妈妈说,习惯比天性更顽固,习惯如果不是最好的仆人,便会是最坏的主人。

为了让女儿养成好习惯,她定下来许多“规定”:定时午休、定时阅读、放学后第一时间完成作业。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米粉会说:定规矩谁都会,难的是如何让娃听话照办?

定规矩并不难,难的是让孩子心甘情愿实践?

丁妈妈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而是跟丁雯琪讲明白这么做的意义。

孩子午睡时,她陪着一起午睡;孩子阅读时,她也在阅读;孩子写作业时,她也在一旁学习。

这让我不由联想到,《少年派》中另一位“陪读妈妈”王胜男。

同样是陪读,为何丁妈妈与丁雯琪母慈子孝,王胜男却和女儿冲突不断?

在米粒妈看来,王胜男付出并不比丁妈妈少。

但丁妈妈重在习惯养成的陪伴,而王胜男恨不得指点一切。

前者的陪伴是为了将来“不陪”,是带着期待和信任,后者则充满过度的控制欲。

当陪伴变成了控制,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与安全感,逃离和反叛就成必然。米粒妈在《让孩子写作业不叫妈,是陪读的最高境界》讲过米粒姥姥“陪读”的故事:

米粒妈小时候做作业,米粒姥姥从来不看电视,就坐我旁边边看书,边陪我写作业。那时候陪写作业的家长还是挺少见的。

米粒姥姥也不怎么干涉我,就是坐在写字桌的另一边,看书。那种感觉很好,我在学习,妈妈也在学习,虽然学的是不同的内容,但感觉很安心。

每个孩子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父母托举的方式里藏着孩子的成长走势。

中期:靠兴趣野蛮生长

丁雯琪酷爱《哈利波特》丛书,反复看完中文版后仍不过瘾,后来又一头扎进英文原版阅读中。

彼时她刚上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并不强,经常遇到不懂的单词。

但困难并没有吓退她,浓厚的兴趣促使她开启了边查字典边啃书的模式。

她说:“遇到生词,我就逐个查词典,再联系上之前已经知道的故事情节,渐渐也能读通、读懂、读得津津有味了。”

7本厚厚的英文原著啃完后,丁雯琪的英语阅读能力突飞猛进,也为她后续走入计算机世界提供了裨益。

后来,她无意中跟班级同学一起参加了信息社团,发现任课老师用专业知识解读生活小故事,非常有趣。

由此,她开始对信息类和计算机萌生出兴趣。

上高中后,她更是直接加入极客社,开始学习更高深的相关知识,并尝试构建线上互动式教学平台。

因为表现突出能力出众,她逐渐成为社团领导者,还拿下了不少重量级奖项: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计算机类),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白金奖,英国奥林匹克竞赛银奖等。

如果不是站在现在回顾过去,谁能想到喜欢《哈利波特》丛书和一次偶然的社团活动,竟然指引丁雯琪走向麻省理工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心自发的驱动力往往会带孩子走到父母想象不到的地方。

但现实中却有不少父母,因害怕未知而粗暴打压孩子的兴趣。

在知乎上,有个求助帖令米粒妈印象深刻:

高三女孩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积累6年的小说灵感,正打算等高考结束后,就开笔写小说。

但妈妈却因不满女儿近期成绩下滑,不想女儿继续“不务正业”,就直接烧了女儿6年的心血。

在帖子中,女孩妈妈虽然表示自己知错了,可言语间表露的却是“苦心不被理解”的委屈。

米粒妈光是隔着屏幕看帖子,都能体会到女孩内心的灰败与窒息

父母若不能成为孩子的领路人,至少不要变成限制孩子发展的阻碍者。

我上高中的时候,经常看美剧、打游戏到无法自拔。其实我自己心里也很内疚和着急,但还是禁不住诱惑。

那时候如果米粒姥姥跟我硬来,我(虽然内疚)肯定会炸。我自己都很佩服米粒姥姥的做法,她虽然也很着急,但总是说:看吧/玩吧,等看完了/通关了就不上瘾了。

我记得特清楚,我当时的想法是,看完/玩完这个还有下一个啊。但因为她充分的、毫无保留的信任,我才战胜了那个看剧、打游戏上瘾的自己。

在不断探索和追寻中,孩子付出的努力不一定都能造福“学习成绩”,但至少都将遇到一个“升级打怪”后更喜欢的自己。

后期:在自律中走向辉煌

米粒妈觉得,一个孩子想要获得成功,光靠父母监督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还得靠自律。

事实上,从丁雯琪上初中后,父母就不怎么管她了。

她说:“因为家和工作单位距离远,他们每天都来去匆匆。再加上我已经不是小孩了,自己管自己没问题。”

班主任倪成阳老师也肯定她说:“丁雯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学能力强,特别自律,愿意花时间钻研。”

丁雯琪有多自律?

作息上,每天早上6点起,中午午休1小时,晚上10点睡。

学习上,坚持课前“预习”,课后“温习”。遇到新知识时,总是先自己查资料,阅览相关内容,再带着问题请教老师。

平日里,总是借用“时间规划表”,将自己的事情和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还透露:“初中结束之前,我都没用手机,所以不爱上网、看网络小说或打游戏。即使高中有手机了,一般就用来打打电话,和人微信联系,或者查找资料。”

说起来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米粒妈却不得不承认,光是早起早睡这点,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

正所谓,有多自律就有多自律,有多自律就有多开挂。

了解完丁雯琪的自律程度,就不难理解开头那份惊人的成绩单。

既然自律如此重要,那如何才能帮孩子养成自律的品格?

纵观丁雯琪的发展路径,米粒妈发现,初期打好地基才是关键所在!

不要指望一个孩子自己懂得自律,更不要指望时间会教会孩子一切。

孩子的自律,最初都有赖于父母的“他律”。

也就是说,越早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对孩子的未来越好。

越拖到后期难度越大,但如果已经错过“黄金塑造期”,那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时间。

先用外部监督机制,温和而坚定地帮孩子养成机械习惯。

等孩子收到足够多的正向反馈后,自律的正向循环才会开启。

从他律到自律,从兴趣到热爱,从陪伴到放手。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