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是每一位家长都做过的事情。
早上起床、睡觉前、看电视、辅导作业,堪称“吼孩子”的四大场景。
我们每次吼完孩子,看着哭得梨花带雨的孩子,那委屈的小眼神......
孩子楚楚可怜的样子,让老母亲又陷入了“自责”,如此反复循环......
事实上,对孩子大吼大叫,往往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对家长来说,烦躁和愤怒的情绪总是失控,强烈的自责又会让自己深受折磨;
对孩子来说,吼叫可能会让他马上停止某些行为,但是经常性地朝孩子大吼大叫,会影响孩子大脑和智力的发育。
吼孩子,远比你想象中“可怕”01 影响大脑的发育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和他的团队更证实了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脑结构会受到损伤。
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吼叫、谩骂等)的成年人的大脑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他们的语言智商非常低,语言潜能没有得到开发。
02 影响性格形成
童年时,经常被家长大吼大叫的孩子,性格容易孤僻、懦弱、不自信;不善于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
3岁之前,属于孩子行为阶段,他会下意识地模仿你的行为。家长遇到事情就大吼大叫,你的孩子会传承这种“技能”,遇到问题也会通过暴躁的方法来表达情绪。
03 吼叫后的情绪伤害和身体疼痛相似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吼孩子”带来的情绪伤害,和“打孩子”带来的身体疼痛,其实是相似的。
密歇根大学 Ethan Kross 博士的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
当父母怒吼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我们为什么总想吼孩子?没有哪位家长愿意用“吼叫”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但是总是忍不住“吼”孩子。
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错误的沟通方式
比如孩子不刷牙,劝孩子刷牙或许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情,而你一开口却成了:“你看你,总是不刷牙,以后牙齿全都掉光了我看你怎么办?”
本来是担心孩子不刷牙会蛀牙,但是沟通方式不对,不仅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也让自己变得容易暴躁。
02 家长本身就因其他事情积聚了情绪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太顽皮,而是孩子莫名其妙成为了我们情绪的“垃圾桶”。
我们采访过一些经常“吼孩子”的妈妈,她们说出了“吼孩子”的真正原因:
“我吼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早上系鞋带的动作太慢,而是我昨晚睡得太晚,导致早上十分疲惫困倦。 我吼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听到其他妈妈炫耀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让我觉得很没面子。”归根结底——都是控制欲在作怪,家长想要孩子完全听话。如果不是,就会让你产生挫败感、无力感或者焦虑,进而用“吼孩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控制欲。
学会和孩子非暴力沟通大声斥责,只能让孩子暂时改变自己,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那我们如何用“非暴力沟通”和孩子对话呢?
01 降低声调,注意语气和措辞
心理学家发现,不同的声调在表达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轻声细语说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降低声音有助于家长控制情绪,减少对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专注于倾听。
家长在大喊大叫前,给自己20秒钟调整一下语气和措辞,效果可能会更好。
02 尊重孩子,耐心解释
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无法带来想要的效果。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总是毫不留情地斥责、辱骂、居高临下地教导。
抱抱孩子,让他冷静下来,当孩子情绪稳定时,你再告诉他你的要求,他会更容易接受。
03 吼完孩子,要善后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
父母错了或者违背曾许下的诺言,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如果你忍不住吼了孩子,要及时安抚,给孩子道歉。父母一句及时的“对不起”, 就能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