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新闻,让不少家长惊呼:孩子还没开始正式上学,就要戴眼镜啊!
来源:网
也有家长问过小编:为什么近视的年龄越来越小了呢?
其实除了过早地看电子产品,更重要的一点是:缺少户外运动。
新华社就在上周发布了一幅漫画:【预防近视,运动先行】
来源:新华社图片
运动不仅能预防近视,还能改变孩子的大脑,让大脑更聪明!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来源:新华社图片
今天就来说说:运动是如何改变孩子大脑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怎么培养运动习惯?
1
运动是怎么改变孩子大脑的呢?
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3岁以前发展最快,5岁能完成80%的大脑发育,7岁更接近成人。
而运动则对孩子大脑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1、提高认知能力
运动给脑细胞提供肥料,加强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丰富的神经回路。
收集、分析、利用、整合信息能力更强,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就像一个国家的铁路网,开通的线路越多,可选择的运输方式越多,而且运输时间也会更快。
研究也发现,爱运动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测试方面,通常比不太活跃的同龄人更好。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2、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
运动时,负责注意力的大脑前额叶会更活跃,孩子的专注力会更高。
而且运动还能增加大脑中海马回的脑细胞容量,使孩子记忆容量大,思维更敏捷,有助于长期记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美国曾有一个叫“零时体育计划”的分组测试显示:
每天到校后先运动再上课的孩子,上课更专注,情绪更稳定,学习效果是不运动孩子的2倍。
3、能让孩子更快乐
运动能让大脑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被科学家称为“快乐素”,所以经常运动的孩子性格会更开朗活泼、乐观。
而且孩子做运动时,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克服困难,也要遵守一定规则,跟其他小朋友合作。
这些都能无形中教会孩子勇敢和坚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每个孩子身体承受能力不同,那不同年龄段孩子,具体怎么做运动呢?
往下看!
2
不同年龄段宝宝怎么做运动?
有些家长觉得宝宝太小,不知道该做什么运动;还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在楼下跑跑跳跳就算运动。
小编根据美国科学育儿学会以及中国2020年《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整理了一下。
包括不同年龄段可做运动、时长和强度,一起看看吧!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被动操:
新生儿或小月龄的宝宝可以做一些被动操,家长带着孩子动动手啊、伸伸腿啊之类的,宝宝醒着的时候,都可以活动。
▶ 趴着:
可以让宝宝多趴着玩,促进腰背部肌肉发育和全身肌肉协调。
协助宝宝每天练习俯卧和抬头,一天几次,一次2~3分钟。
▶ 爬行:
宝宝会爬以后不用着急让孩子学着站立或行走,可以多引导孩子爬,促进感觉统合发展。
有些孩子不会爬就会走了,缺少爬的练习,很容易在以后出现感统失调。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这阶段主要以玩的形式达到运动目的,每次不用太长时间,分散多个时间进行。
等孩子走路稳了,会跑之后,可以加入跑步和踢球,慢慢加大运动的强度。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这个阶段要加大运动的强度,慢慢接近真正的运动项目。
除了保证运动时长之外,还要尽量满足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的运动。
每个孩子的体力不一样,那怎么才算达到中高强度呢?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看到这里,可能有宝爸妈要问了: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爱动怎么办?
往下看就知道啦!
3
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做到这4点!
▶选择适合且孩子喜欢的运动
结合孩子的年龄和身体承受度,让孩子多多尝试,孩子喜欢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如果太难或者孩子不喜欢,不仅会挫伤孩子积极性,还可能让孩子受伤。
▶ 运动要适量
如果运动超过孩子身体承受范围,很容易让孩子疲惫或反感,也容易受伤。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确定某一种运动,固定时间
不要给孩子选太多样,选择一个可以长期坚持做的。
固定好运动的时间,慢慢养成习惯。
其他运动可以结合孩子爱好,自主安排。
▶家长共同参与
据研究显示,从小运动的孩子,尤其是父母带领下运动的孩子,未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其他孩子的1.5倍。
如果家长动起来,孩子积极性也会提高。
所以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之余,放下手机,抽时间跟孩子一起运动吧,这也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
“某些或某个习惯,一旦将其改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进而重塑生活、学习方式。
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是引发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
当孩子养成运动习惯后,就会不知不觉改变TA的行为模式。
运动让孩子精力充沛,学会坚持不放弃,也懂得享受过程,与同伴一起为了目标努力。
所以会更积极地去看世界、看自己;遇到困难也会有坚强的意志面对;也会明白合作的意义,更有责任心和担当。
而这些,不正是宝爸妈们渴望孩子拥有的宝贵品质吗?
来源:科学家庭育儿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