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还没有开始,月薪3万的我,已经月光了。记得之前网上有一个中产妈妈,分享过一组消费,大概意思是月薪3万,抵不过孩子的一个暑假,并放出了相关的消费清单:
有很多人吐槽:出国,请阿姨的那些支出是没有必要的,也有说钢琴学了一个月,也没啥效果等。总之,都在指责这位妈妈乱花钱,其实我当时就挺理解这位妈妈的: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点,宁愿一个季度不给自己添新衣,也不愿省了孩子的教育花费。
作为女性,月入三万,说实话在合肥,如果是一胎家庭的话,也算小资了吧(爸爸收入不拖后腿的情况下),可偏偏,我家是俩娃。
这个月,合肥某机构来了个9周年的活动,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我家就偏巧赶上了仨是最容易花钱的,虽是5月,我却有一种7月烈日当头晒,孩子即将过暑假的感觉!
大宝英语班、舞蹈班、写字班,二宝英语班、画画班……因为赶上兴趣班9周年优惠大促的时候,一个不注意,续费的续费,新报的新报,林林总总,加上这个月预留的生活费支出,一核算,小三万,没嘞!
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
第7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已经出来,除了男女比例失衡之外,热议最大的就是生娃了。微博热搜有一个话题#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一个网友表示:我能生到国家破产~
当然,这只是搞笑了,收起开玩笑的心思,我也真心建议大家,生二胎一定要慎重。因为二胎的到来,不仅仅是生活水平降级问题,对于像我家这种双职工情况,基本上和孩子属于晚间父母,周末父母,能给到的陪伴少之又少,甚至于周末加班的话,可能要连续半个月和孩子做晚间父母了。
很多妈妈会说,可以不用上那么多,那么贵的课外班啊?其实我并非是那种焦虑型,或者说别家孩子学什么,我一定让孩子学的妈妈。但,我是那种,我觉得孩子应该学就一定逼她坚持下去的家长。
快乐式教育其实是伪概念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勉强的说法。刚开始对待大宝的时候,我也想过给她快乐式的教育,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所谓孩子喜欢的就学,不喜欢的不学,其实是自欺欺人。
就拿我家女儿来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喜欢,或者说,今天她喜欢舞蹈,明天她可能爱上了钢琴,后天她又觉得,画画好好玩。
有这样一句话:
美国教育是“上层的精英教育+下层的快乐教育”
咋一看有些偏见,但是我慢慢的对大女儿实践的时候,发现,当前的教育有多快乐,后面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多少障碍。
大女儿现在11岁,8岁之前,我没有让她上任何的兴趣班,,8岁之前她有多快乐我没有感觉出来,但是做妈妈轻松不少倒是真的。
而让我对快乐教育认知发生转变的是 女儿学校的一次演讲比赛。
演讲的前几天,她还只是微微的有点儿紧张;
到了比赛的前一天,好晚才睡觉,一直跟我说:妈妈,我有点儿紧张。
正式比赛的当天,她拿着话筒站在讲台上,演讲稿抖得跟上面有一堆蝌蚪跳舞一样;小脸通红,目光无处安放;明明之前已经背下来了,台上大脑一片空白,即使后面台上对着稿子念,还磕磕巴巴,声音颤抖的跟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一样;
从台上下来,一头扎进我怀里,眼泪瞬间就出来了,一直说好丢人,以后再也不要上台了。
也是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所谓的快乐教育多可笑,但凡我在她幼年还不知道何为紧张时,多让她上舞台,也不会在今天,给她这边难堪。
不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而是不想她长大留遗憾
《家有儿女》里有这样一段场景:
刘星和小雨怪母亲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如果从小培养我,我也会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号……”
刘梅一直以来是比较开明尊重孩子的父母,听完很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反驳:“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几句话,把刘梅弄得哑口无言。
其实,长大后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抱怨过自己的妈妈。
网上看过一位妈妈的分享,讲述了为什么她一定要让孩子学个特长。
小时候家里条件还可以,妈妈就送她去学了舞蹈,大概1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的。压腿的时候,那个疼啊,当时班级里其他孩子都没有学跳舞,上了几次课,就死活不愿意去了。妈妈当时也因为有些忙,就没在勉强。
后来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见识到更多人,看到了更大世界的时候,后悔,遗憾,一直在心底歇斯底里的呐喊,为什么小时候,就没有咬牙坚持下去呢?
正是因为自己有了遗憾,才不想让这种遗憾,出现在孩子身上;
正是因为自己经历了这样的悔,才不想让孩子再次体味;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更希望在他远行的背影中,透露着坚定和自信,而不是一边前行,一边回头埋怨,我没有给他指好路。
结语:
唉,不说那么多了,继续为了娃的学费,努力,奋斗!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