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都是一道坎。湖南娄底女子5年内先后生下两个健康的宝宝,自己却两次产后都出现癫痫、昏迷症状。难道是遭遇了什么“魔咒”?
2021年4月,25岁的娄底女子小吴(化名)在生下二胎宝宝半个月后,出现癫痫、意识不清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接受保守治疗后,因病情加重,被紧急转入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而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产后突发恶疾,早在2016年1月生下第一个宝宝后,她同样被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只是那次更为幸运,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为什么两次产后都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这魔咒般存在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是怎么回事?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刘放其副主任医师介绍,静脉窦是颅内的静脉系统,由海绵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和乙状窦等组成。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往往存在静脉窦先天发育不良,后天致病因素包括中耳炎,妊娠,颅内感染,口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诱发等。颅内静脉窦一旦有血栓形成,“大脑”这个人体的指挥中心就不能正常发号施令,人体功能也就无法正常运转,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偏瘫等,严重时可迅速发展至昏迷甚至死亡。
入院后,刘放其副主任医师、康超文副主任医师和张浩医师等立即为小吴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和取栓。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奋战,经过多次造影、反复抽吸、精准球囊扩张、再溶栓、再造影,患者的静脉窦终于顺利再通。
术后,小吴被送入监护室接受密切观察和抗凝治疗。经过10余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恢复意识,撤离呼吸机,目前正在逐步恢复中。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发病率虽然只占脑卒中的0.5%~1%,但重症患者死亡率却很高”,刘放其表示,一般脑血管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颅内静脉窦血栓却“偏爱”年轻人,患者绝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下,尤其以20~35岁长期口服避孕药或妊娠女性多见。
为什么口服避孕药容易导致静脉窦血栓?刘放其解释,这是因为避孕药的主要成分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些成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凝血;而孕激素能增加静脉容积,降低血流量,起到“帮凶”作用,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刘放其提醒,女性应尽量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孕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避免久坐、久卧;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和抽搐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梁辉 李兰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