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尧妈
生儿子比生女儿好。
生孩子最好是一儿一女,凑个“好”字。
女儿是招商银行,男孩是建设银行。
养儿防老,女孩子都是赔钱货。
多生一点,现在都开放三胎了,孩子多,有出息的概率更大。
孩子多,自己晚年生活质量就有保障。
时代在变迁,现在又不是旧社会,家族人口多,家族势力就大。我就生一个,独生子又如何,晚年生活好坏看教育又不看性别,更不看数量。生而不养,才是罪过。
这里说的养,不是说把孩子养大了就行,而是指要教育得好。
隔壁大爷,年77,大娘,年75。只育有一儿,年38。
早年夫妻俩一直拼事业,没要孩子,后来生活条件好了,顶着高龄,生下了一个儿子。
老来得子,这个孩子也备受宠爱。
大爷夫妻俩年轻时挺有本事,做生意也攒下了不少家业。
家庭条件殷实,自然给孩子物质上的也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在教育孩子上面,则一直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态度。
玩具店里,“妈妈,我要这个玩具。”“买。”殊不知家中已经有无数个相似的玩具。
家门口,“妈妈,隔壁海峰刚刚拿东西丢我,我不要跟他玩。”“好,下次我们不要跟他玩了。”真相却是他拿石头先丢了海峰,还抢人玩具,海峰不依,就用小石头回击了他。
上小学,“妈妈,家庭作业好多,十点半了,我写不完了,想睡觉。”“没事,那就先不写,去睡吧,小孩子睡得多才能长得快。”事实却是他写作业老是开小差,一页数学题,硬是做了大半天,以至于后面作业写不完。
小升初,为了让孩子读更好的学校,一路到处托人找关系,花钱,终于如愿以偿。奈何其儿子不懂父母苦心,逃课、玩游戏、打架,几乎把青春期孩子叛逆期该做的事情做了个遍。可是夫妻俩仍觉得孩子小,长大就好了。
从小,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尽可能把最好的给他,只要孩子想要的,只要自己能给的,就无条件满足。
“爸妈的就是你的,谁让你是我们的儿子,谁让我们爱你呢。再说呢,养儿防老,我们还等着你长大赚钱来孝敬我们。”这是夫妻俩年轻的时候常会对儿子说的一些话。
殊不知所谓的宠爱到了最后已经悄悄变成了溺爱,正在悄悄摧毁着孩子的未来。
如今,儿子成家立业了,啃老一直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老两口的积蓄也差不多都给了孩子。
所谓的养儿防老,在大爷夫妻俩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摧毁式的印证:养儿并不一定就防老。
如今两个老人70多岁了,早年一直拼事业不顾身体,现在老了,毛病都出来了。眼瞅着儿子这些年虽然碌碌无为吧,但好歹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
老两口以为自己晚年悠闲自在的生活就要来了,现实的耳光往往来得更清脆响亮。
上个月,大爷生病住院,他儿子就去医院看了一次,一直以忙没时间为理由,拒绝陪床。
全程都是大娘一人在医院照顾,好在事不大,一周后大爷就出院了,只不过这一周,却差点把大娘累倒了。
这件事情过后,夫妻俩真真是被伤到了心,谁能想到,自己一直捧在手心里的孩子,长大竟是这样。
每次来拿钱的时候,都是满脸笑意,暖心暖意的,十分孝顺。一出事,人就不见了。
几十年如一日地栽培,换来的却是一个亲情淡薄的儿子。
早知道当初就多生一个了,至少不会这么独宠一个而到如今有儿子还有种孤孤伶仃的落寞感。大爷唠嗑时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
大爷就住在我隔壁,有时候天气突变,他们家来不及收衣服,我也会帮个忙。
做全职太太这两年多,我见大爷儿子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
知道的,说大爷不错,老年得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大爷两夫妻是丁克。
晚年生活,对比周遭那些子孙绕膝的老年人来讲,大爷的确过得有些许凄惨。
别人带着孙子玩,儿子孙子伴身旁,大爷有的只是老两口的粗茶淡饭,还要时不时等来儿子张口要钱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一旦不给,儿子几乎都不露个面。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儿子就要给钱成了大爷的常态。
两个人分苹果,当每次分苹果的时候,你都好心地把最多的那份分给另一个人,日复一日。
突然,有一天,你将苹果对等分,两人一样多。你觉得这很正常,而那个跟你分苹果的人却突然不开心了,质问你,说你多拿了。
当你只是一味地对一个人好,却不知道那个人不懂感恩又或者未教会那个人感恩,那你所做的一切,在他人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
大爷的儿子亦是如此。
前几天,天气不错,带着宸宝在家门口晒太阳玩耍,陪着大爷聊了会天。
“妮子啊,你趁着年轻,抓紧时间再生个。孩子最好还是两个好,生个闺女,将来也能让自己有个依靠。”阳光洒在大爷那斑驳沧桑的脸庞上,道不出的一股辛酸。“再说了,一个孩子不听话、不孝顺,说不定另一个孩子就孝顺了”
我笑着没说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父之过。
一个人晚年生活的好坏,在于你对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性别,更不是孩子的数量。
记得曾经看过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孟佩杰的故事。
孟佩杰,女,20岁,山西师范大学学生。
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
养母刘芳英也一直对孟佩杰很照顾,尽可能用自己朴实无法的语言教育着这个孩子。
奈何天不遂人愿,3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
至此,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
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褥疮药膏。
日复一日,细心照顾,不离不弃。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12年,4000多日子,孟佩杰不仅仅在生活上照顾了养母刘芳英,更重要的一点是,她的存在让刘芳英渐渐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更有了一个好的晚年生活。
养女又如何,没有血缘关系又如何,重点在于你去如何教育孩子感恩、孝顺。
有人说,独生子不好,独生子容易叛逆,也容易恃宠而骄。
之前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就有这么一幕:
顾家伟看女儿顾新月突然之间学习不努力,叛逆不听话,就开始谋划生个二胎。
在他看来,女儿新月不听话,就是因为是独生子女,恃宠而骄,只要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就能让女儿产生危机感,更加努力积极向上。
全然不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对女儿的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才导致女儿性格突变。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便是一张白纸,而父母便是那个为孩子提供画笔的人,好的教育则是指导孩子更好地在白纸上绘画。
女儿也好,儿子也罢,都是一样的,一出生的起点都一样,白纸一张。一笔一划都需要家长和孩子去填补这张白纸。
当你想要拥有一个好的晚年生活,那你就要学会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仁义礼智孝,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
本期话题:你觉得一个好的晚年生活看的是孩子的教育还是性别或者数量?
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给大尧点个关注和赞,90后宝妈,定期分享育儿经验和知识。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